隨,元亨,利貞,无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隨自否來,上九之初。剛,人之所隨;柔,隨人者也。上九過剛而不反,君子小人相絕,非道也。剛來下於柔,柔往而隨之,下動而上說,動而可說,所以隨也。自初九言之,君子之道為眾所隨,人君屈己以從善者也。自初六、上六言之,臣下之奉命,學者之徙義,臨事之從長,无非隨也,故曰隨。此以剛柔相易,合兩體而言隨也。上九之初,大者亨也,其亨以貞也。上九過剛嘗有咎矣,无咎者,善補過也。大者亨以貞,利於正也,又善補過,至於无咎,天下豈不動而說以隨之乎?故曰元亨利貞,无咎。此以初九一爻言隨之道也。易傳曰:隨之道,利在於正,隨得其正,然後能大亨而无咎。失其正,則有咎矣,豈能亨乎?《春秋傳》穆姜往東宮,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姜曰: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无咎,有四德者,隨而无咎。蓋穆姜時以元亨利貞為隨之四德,夫子作彖辭,然後明元亨利貞者。大亨正非若乾之四德也。夫天下之隨君子者,隨其正也,君子之動者,隨其時也,時无常是,以正為是,君子得其正,天下是之,是之斯隨之矣。天下之物靜而在下,莫如澤也,驚蟄既至,雷動於澤中,澤氣隨之,下者上,靜者動,誰為之哉?時也。故曰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然隨時之義,非達權知變者不能盡,或因或革,或損或益,人之所說不以強去,人所不說不以強留,如天地之隨時乃无咎矣。故曰隨時之義大矣哉。天下隨時。
王昭素曰:舊本多不連時字。王弼亦曰: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胡旦曰:王肅本作隨之。篆字之為ㄓ,時為峕,轉隸者增日為時,胡說為長。在卦氣為驚蟄,二月中,故太玄準之以從。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雷降於兌,息於坤,坤,晦也,澤中有雷,嚮晦也。天地之動靜,陰陽之明晦,自大觀言之,晝夜之道也。君子隨時之道,著而易見者,莫若隨晝夜也。晝則嚮明而動作,夜則嚮晦而宴息,自有天地以來,未之能違者,知此則知用天地陰陽矣。君子日用而知,小人日用而不知。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五乾為君,巽為命,四受命於君,以帥其屬,官之象也。初應四,動其屬也,初隨四,四隨事,事有變動,剛而不知,變不足以隨事。渝,變也。故曰官有渝。變有正否,變而不正,惟官是隨,非交修不逮也。不知大亨,正无咎也。九四變而正,以剛下柔,其道足以使人隨之。初九隨之者,隨其正也,不隨其不正也。正則吉,故曰從正吉也。人之情隨同而背異,隨親昵而背疎遠,故朋友責善,或牽於妾婦附耳之語,溺於私也。初在內安之,又比於二,二初相易,皆失正,私昵之為害也,故戒之以出門交有功。四艮為門,初捨二,出交於四,出門也。出門交之,不失其正,何往而无功?故曰不失其正也。易傳曰:隨當而有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四艮為少男,有乾父坤母,小子也;初震為長男,有巽婦,夫也。隨利於正,初九正也,九四不正也,二與四同功,以情言之,柔必隨剛,陰必隨陽,初九、九四皆陽剛也,其能兼與之乎?四雖在上,不正也,初雖在己之下,正也。六二係情於四,比初不專,雖與之相比,而情不親,雖有中正之德,而所隨非其人,其失在於不能權輕重也。故曰係小子,失丈夫,弗兼與也。臨事擇義於六二、六三見之。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係丈夫,志捨下也。
先儒舊讀舍音捨,張弼讀舍與乾九二時舍也之舍同,辭曰「利居貞」,象曰「志舍下也」,以舍訓居。弼讀為長。三四相比,近也,四三无應,宜相親也,以陰承陽,以下隨上,順也,三寧失其親比而順者,而係情於初,以初正,四不正也。故曰係丈夫,失小子。三柔不能自立,而隨初,是去昏而隨明,背非而隨是,違不善而從善,得隨之宜也。初亦以三同體,而又下之,故三之隨初,有求而得。艮為手,求也。初三相易得正也。三苟知隨而已不知自處以正,人將拒我,其能久乎?蓋隨人宜以柔,處己當以正,六三之隨,利居貞也。此三所以係初歟。巽為繩,係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三不隨四,四據而有之,獲也,獲難辭也。二與三當隨五,為四所隔,下而從初,四在大臣之位,處可懼之地,與五爭,三能无凶乎?三四易位,正也,雖正亦凶,義不可有三,故曰貞凶。象曰「其義凶也」,然四終不可以有三乎?曰:非不可有也,動而有孚於道,无意於有三,而三自隨之,可也。初九其行以正,所謂道也。道之所在,故初九為隨之主,四動正,與初相應,有孚在道也。四正而誠孚於道,則三亦唯正之隨,豈惟有三而二亦隨初,是率天下以隨五,而成隨之功也。三四易位成離,離為明,以明則无獲三之咎,无咎則无凶可知。故有孚在道者,明之功也。易傳曰:孚誠積中,動必合道,故下信而上不疑。古人有行之者,伊尹、周公、孔明是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陽為美,九五位正中,美无以加於是矣。故曰孚于嘉吉者,誠信孚於二也。二,正中也,五不有其美,隨六二之中道,則得物之誠,二樂告以善,故能不過而止於至善。觀乎位正中,則知孚於二而吉矣。道之中,天地萬物所不能違,有之則生,无之則死,故謂之至善,謂之至美。雖子路之勇,禹之智,大舜之明德,不能加毫毛矣。易傳曰:自人君至於庶人,隨道之吉,惟在隨善而已。下應六二之正中,隨善之義也。或問:午亦有美矣,何謂陽為美?曰:陰舍陽以為美者也。至兌而陰見,陽伏至坤而萬物虛,陽美盡蠱則午之美亦盡,故嘉之會者,謂乾亨也。坤品物咸亨者,含弘光大也,坤豈能專之?是以坤三含美以從王,天保歸美以報上。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上六隨之窮也,窮則變,變則不隨,然而隨者非禮義,拘係之又從而維持之不能也。三上相應,三有艮巽,艮手拘之也,巽繩係之也。上窮反三,復成巽,乃從而繫維之也。拘之使不動,係之使相屬,繫維之使不得去,三坤也。坤為眾,眾之悅隨上六,固結有如此者。昔周之太王用此爻以亨於西山,杖策而去,隨之者如歸市,非得民之隨,豈能使已窮而更隨?至於不可解乎。兌西也,艮為山,乾五為王,三上往來不窮,亨也。先儒以此為文王之爻,誤矣。故易傳正之曰:周之王業蓋興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