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3卦-同人䷌天火同人(离下乾上)-[宋]朱震撰《汉上易传•卷二》

[宋]朱震|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3卦-同人䷌天火同人(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姤陰自初進至二,成卦以陰居陰,得位也。二,得中也,乾九五位正德當,二以柔順應之,各得其正,而其德同,故曰同人。人道,父子、君臣、夫婦、朋友、長幼,其位不同,而相與會於大同者,中也。過與不及,睽異而不同矣。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未始,不同得其所同,然則心同,心同則德同,故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此以二五釋同人之義也。

乾,天也,曰同人,何也?三畫以初為地,以二為人,三為天,重卦四即初也,五即二也,上即三也,六二應乎九五,同人也。以其同人,故曰同人。曰同人上九,天際也,故曰野,野者,曠遠无適莫之地。常人之情其所同者,不過乎暱比之私,而同人之道,不以繫應,達于曠遠,无適无莫,其道乃亨。有一不同,為未亨也。同人至于上九,則遠近內外无不同者,故曰同人于野,亨。二自下至上,皆成兌澤,決為大川,險阻艱危之象。乾,健也,能與天下同之。其行健矣,則險阻艱危,何往不濟,故曰利涉大川,乾行也。乾行自子至巳,坤行自午至亥,二柔上進,乾爻下行,不曰坤行者,同人坤變乾,初九子上至已,聖人因以寓乾坤之行焉。坤為文,坤變離為文明文理也。萬物散殊,各有其理,而理則一。聖人視四海之遠,百世之後,如跬步、如旦暮者,通於理而已。惟燭理明則能明乎同人之義,然非克已行之以健,不蔽於欲者,不能盡其道。克己則物我一矣,文明以健,然後中正无私,靡所不應,天下之志通而為一。夫同人之義,以四言該之,文明也,健也,中也,正也,以一言盡之正而已矣。不正則燭理必不明,行已必不剛,施諸人必無相應之理,反求於心,不能自得,其能通天下之志乎?故曰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此合二五兩體以言同人之才也。易傳曰:小人惟用其私意,故所惡者雖是而異,所比者雖非亦同,其所同者,則阿黨,蓋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貞。以卦氣言之為七月,故太玄準之以昆。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體在上,而火炎上,二五相與,天與火也。同人之道,同而无間,如天與火然,故曰天與火,同人。離,麗也,一陰麗於二陽,陽本乎天,炎上者類也,故君子以類族。然乾,陽物也,離,陰物也,其物各異,故君子以辨物類族者,合異為同,辨物者,散同為異。

初九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初九動艮為門,人道同乎人者也。同人於門內,不若同人於門外之為廣也,故曰同人於門。初九動失正,宜有咎。四來同之,初、四各得其正,蓋善者人之所同,然其誰咎我哉?故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往同五,復成離,五來同二,復成乾。往來相同,乾離各反其本宗。同人于宗,所同狹矣,吝道也。易傳曰:同人不取君義,私比非人君之道。

九三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離為甲冑,為戈兵,三動有震巽艮之象。震巽,草木,莽也。艮為山,在下體之上,陵也。震為足,巽為高升于高陵也。三不動則伏戎于莽,言九三剛而不中,不能同人,與五爭應。二者,五之所同,九三貪其所比,據而有之,故伏戎于莽。將以攻五,慮其不勝,又升高陵而望焉。然五陽剛居尊位,二本同五,非三之所當,有於義屈矣。故望其敵,知其不可犯也,反於中知義不可行也。乃退而守下,比於二,二亦自若。然則非道而同乎人者,動而爭之,不可得也,不動而比之,不可得也。奚益矣,終其能行哉?故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乾為歲,三歲,三爻也。

九四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三動而爭二成坤土,在內外之際,墉也。九四乃欲檮虛自上乘之,故曰乘其墉,四動入坎險,有弓矢相攻之象,故曰攻。三非犯已,二非已應,雖乘墉入險,豈其宜哉?故曰乘其墉,義弗克也。三動四乘之成坎,四動上復乘之成兌,兌、坎,困象也,故曰困。弗克攻,則已矣,何謂吉?吉者,正也,謂其乘墉入險,力已盡而二不應,因而知反,反而不失其則也。是以吉則者,理之正,天地萬物之所不能違者,豈勢力所能奪哉?古易本云:反則得,則得,則吉也。一本云:反則得,得則吉也。定本作「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三伏戎於莽,四乘其墉,動而爭二,五成巽、震、坤,坤為喪,巽為號,震為聲,號咷也。二非三四之所能有,三四不動,二自往同於五,離目動為笑,理之所同,非爭之所能得,非不爭之所能亡,故曰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當三四動時,九五若動而爭之,非用大師不能克,三四之強而與二相遇,坤為眾,自上入險而克三,三亦自下而克五,有師之象。言用力如是,其難始克相遇,遇非會之正也。故曰用大師克,相遇言相克也。三五相克而與二遇,豈會之正哉?王弼謂執剛用直,不能使物自歸,是也。然同人之先號咷,何邪?曰:以中直也。直者乾之動也,理之所在也。理直矣,三四抑之,望人者深,故號咷也。觀乎所同,物情見矣,是故不得其所同則怨,怨而无告,則號咷隨之。豈惟人哉,鳥雀亡其類,則啁啾而鳴,犬獸亡其群,則躑躅而悲。未有失其所同,不如同人之先者也。易傳曰:九五君位而爻不取人君同人之義者,蓋人君當與天下大同。而五專以私暱應於二,失其中正之德,非君道也。又先隔則號咷,後遇則笑,乃私暱之情,非大同之體也。二之在下,尚以同於宗而為吝,況人君乎?

上九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上九在外,遠於二,未得志也。動而得正,內同九三,雖未得二,不為无所同也,故動而无悔。九三乾,天際而在內外之交,有郊之象。同人於剛健之爻,三伏戎,四乘墉,五用大師,上九遠於二,處不爭之地,動而无悔。九三自至同人之義,其在於不與物爭,而物情自歸乎。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