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下乾上】
《程傳》:履序卦: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禮也,人之所履也。為卦天上澤下,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禮之本也,故為履。
萊按:履之一卦,舊說皆未確。其未確者何也?不以六三為成卦之主也。不以六三為成卦之主,則諸爻不從六三發義。不從六三發義,萬語千言,道不著矣。凡五陰一陽之卦,一陽主之,復之初、師之二、謙之三、豫之四、比之五、剥之上是也。五陽一陰之卦,一陰主之,姤之初、同人之二、小畜之四、大有之五、夬之上是也。履之六三,何獨不然?履與小畜,反對之卦也。小畜一陰在四,一陰畜五陽,為小人弄權之象。履一陰在三,一陰履五陽,為小人弄兵之象。彖傳曰:履,柔履剛也。剛,五陽也;柔,一陰也。一陰履五陽,卦之所以名履也。說而應乎乾,方指二體言。且夫履,禮也,辨上下,定民志,懼天下後世有犯上作亂之事,制禮而立之防也。三犯上作亂者也,本非應運之人,敢為逆天之事,自取敗亡而已,故曰咥人凶。以簒而言,王莽、董卓之類;以叛而言,漢之吳、楚,唐之安、史是已。故此卦以六三為主,諸爻皆從六三發義。五曰夬履。夬,決也,決而去之也。非三之決而誰決耶?曰貞,應決也。曰厲,不易決也。如漢景帝之平七國,唐憲宗之平淮蔡,正而危也。四,大臣也。履虎尾,履三也。如王允之遇董卓,謝安之遇桓温也。二之時非隱退之時,二之位非隱退之位,何以稱幽人耶?曰近於三,不陷於三,如吳楚未叛,穆生先去,董卓縱召,袁閎不來,中不自亂,其斯謂與?初遠於三,如梁鴻棲會稽,管寧居遼東,理亂不聞矣。大抵五陽一陰之卦,一陰原非等閒,乃往來消息之機也。姤一陰在初,始而盛也。夬一陰在上,終而衰也。小畜一陰在四,於陽曰畜。同人一陰在二,於陽曰同。大有一陰在五則吉,履一陰在三則凶。五多功,三多凶,非貴賤之等耶?【萊初悟斯旨,自信最確,然以不合于先儒為懼。後見子夏易傳東谷鄭氏、汴水趙氏之說,深幸先得我心之同然】。
履虎尾,不咥人,亨。【咥。直結反】。
東谷鄭氏曰:卦之所取者,象也,義也,畫也。所取雖不同,而一陰一陽者,義則全在畫也。一陰在下為遇,柔遇剛也。在上為夬,剛決柔也。在二曰同人,上應于五,其志同也。在五曰大有,履尊用柔,諸陽服從,所有者大也。小畜與履二卦相對變,在四曰小畜,臣比乎君,故能畜陽。在三曰履,何也?雜卦曰:履,不處也。不處者,不可久安其所也。三何以不可久安其所也?非得衆之位也。何謂非得衆之位?大有之五,君位也。同人之二,應乎君也。小畜之四,比乎君也。三皆不得乎此,不得乎此,則无以得衆。乃以一陰為衆剛之主,上為剛所履,而下履乎剛,其危為履虎尾,不可以久處也。何以不咥人而亨也?三兑體而上應乎乾也,人能以兑說而承順乎乾,是謂柔勝剛,弱勝強,理之至順也。推是理也,惟以禮自防者能之,此履所以為禮也。
萊按:先儒或指乾為虎,或指兑為虎,其說不一。若山雷之頤,非乾非兑,虎視耽耽,何以稱焉?且易之象,震為龍,震不言龍,乾言龍;乾為馬,乾不言馬,坤言馬;坤為牛,坤不言牛,離言牛,又何以稱焉?大傳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又曰:聖人立象以盡意。有意則有象,不拘拘二體間也。不得其意,象可參也;得其意,象可忘也。以履而言,履虎尾,象也;柔履剛,意也。三之履五,陽也,甚危也,曰履虎尾;四之乘三也,亦甚危也,亦曰履虎尾。立象盡意,如斯而已。儒者昧立象盡意之旨,索之二體不得,因向互體中爻卦變以求其合。吁!亦鑿已。
彖曰:履,柔履剛也。
萊按:一陰履五陽,故曰柔履剛也,指六三也。說而應乎乾方,指二體。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叶滂】
雷氏曰:六三進則履乾之後,履虎尾也。反不咥人而得亨者,由說而應乎乾故也。
萊按:彖辭多從成卦之主發義,故成卦之爻,周公多以彖辭歸之。三,履之主也,爻曰咥人凶,與彖辭反,何哉?孔子於二體中看出悦而應乎乾,示履危者以自全之術,故曰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三不如是,則咥人凶矣。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叶芒】也。
東谷鄭氏曰:五以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為六三所累,是謂不疚,不疚則其道光明矣。
萊按:彖傳以柔履剛釋成卦之義,以悦而應乎乾釋不咥人亨之義,又拈出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者五,光明如是,此其能決三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程傳》: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定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取其象而為履。君子觀履之象,以辯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後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萊按:初本陽爻,居下无應,操履皭然,未有漸染素履之象。如是而往,无咎之道也。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萊按:衆皆趨三,初獨自遠,故曰獨行。願管寧、華歆割席而坐,高潔之行,豈人所易同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萊按:二何以稱幽人也?曰:不附三也。何以知其不附三也?曰:九本陽爻,二有中德,豈附三者?當三之為亂也,天下有危機焉。五尊為天子,難免于厲;四貴為大臣,不勝其憂;二翛然遠引,遯世无悶。是人之履皆危,二之履獨安也,有履道坦坦之象。
汴水趙氏曰:邪徑多嶮巇,中道則坦夷,貞而且吉,又何疑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汴水趙氏曰:卦以三起義,而二迫于其後,故以幽人自處,居中守正,不以三在前而自亂其中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跛,波我反】。
東谷鄭氏曰:三,成卦之主也。在卦則曰不咥人,亨。在爻則何以咥人,凶也。以成卦觀之,下兑體也,上乾體也,兑說而應乎乾,見其為不咥人也。以一爻觀之,三本柔也,而位乎剛,以柔居剛,乃為羣陽之主。所謂既不能強,又不能弱,如眇者之視,不足有明,跛者之履,不足有行,勢必至於見咥也。以其主乎羣陽,故曰為于大君。質柔志剛,妄用其躁,僅為武人而已,大君云乎哉!
汴水趙氏曰:三固多凶,以六居三,固不當位。使在餘卦,有他陰爻以分之,其害猶小。今乃主此卦之時,莫有貳其權者,故眇而自詭能視,跛而自負能履。適居乾後,肆然履之,咥人之凶,良其自取。猶剛暴武人,欲履乾而僭大君之位,其凶不待言矣。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叶芒】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叶杭】也。咥人之凶,位不當【平聲】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汴水趙氏曰:聖人釋爻,多擷其要語而繫之辭,獨此爻不遺一字。盖以臣庶而僭大君,聖人欲垂訓萬世,釋之唯恐不明,其憂深,故其語詳,使後人一見瞭然,而戒訓凛若。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此爻盡之。志剛者,明三役於志而昧於義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愬,山革反】。
子夏易傳曰:三以不順為衆,同棄而已,近也,慎于難履者也。
東谷鄭氏曰:三為卦之主,而四乘之;五為夬決之君,而四近之,故亦為履虎尾。然以剛居柔,其剛不過,雖履危而知懼者,知懼則下可乘三,上可輔五,而其志得行矣。
【萊按:履虎尾當專指六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叶杭】也。
萊按:愬愬,謹畏之貌。孔子懼後世大臣值大變,肩鉅任,一味謹畏己也,補出志行二字,見愬愬之中有許多旋轉妙用,借愬愬以行其志也。志苟不行,吉于何有?
九五,夬履,貞厲。
子夏易傳曰:三柔失位,志比武人。五為一卦之主,尊履帝位,取而決之,非係於情也。然三者,衆之趨也,雖曰決之,正之危也。位正當也,何其患乎?
萊按:卦之夬也,五陽決一陰也。爻言夬者,亦五陽決一陰也。五陽同德,一陰為梗,五尊履帝位,為五陽之主,安得不決?陰而去之,貞正而固也。正當決也,固堅其決也。夬之彖曰有厲,履之夬也,安得不厲?知其厲則安矣。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平聲】也。
萊按:當字平聲叶韻,可見三曰位不當,五曰位正當。不當者,不當天子之位也。不當天子之位,欲為天子,凶其宜矣。當者,正當天子之位也。正當天子之位,有叛臣焉,可不決?與位不當、位正當正相遥對。因爻詞有厲之一字,孔子恐後世人主遲徊問罪之師,故曰位正當。尊之也,勉之也,無容辭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萊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貞觀之後,魏徵所以陳十漸也。視履,視其所履也。考祥,考其致福之由也。當履之終,視而考之,周旋无虧,盛德之至也。大善而吉,又何疑哉?卦以三為主,五以決三為重,至上乃申明元吉之義,見五之履帝位而不疚也。此亦取卦義者,與大有上九例同。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叶腔】也。
萊按:至上而能元吉,慶在天下矣,故曰大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