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易俟圖*翰林侍讀喬萊撰
莱按:大傳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河圖者,鳥獸之文而已。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則河圖者,觀鳥獸之文而已。儒者舍仰觀俯察、近取遠取之道,謂伏羲本河圖以畫卦,亦惑已。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是河圖之出,與鳳鳥之至,同為祥瑞而已。鳳可不時而至,圖亦可不時而出,何必因作易而始出哉?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文言釋爻辭,皆言理不言象,學者可知所從事矣。乃不究心於進退存亡、吉凶悔吝之故,求之荒忽不可知之圖,不謂之惑不可也。金華宋先生論河圖洛書詳 ,因附錄於後。
【或問於宋濓曰:關子明云: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邵堯夫云:圓者星也,歷紀之數,其肇於此乎?方者土也,畫州井地之法,其昉於此乎?是皆以十為河圖,九為洛書。唯劉長民所傳,獨反而置之,則洛書之數為十,河圖之數為九矣。朱子發深然其說,歷指序其源流,以為濮上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脩,脩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漑,漑傳許堅,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脩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顥其解易大傳,大槩祖長民之意。至于新安朱元晦,則又力詆長民之非,而遵關、邵遺說,且引大戴禮書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言以證洛書,以為大傳既陳天地五十有五之數,洪範又明言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則九為洛書,十為河圖,夫復何疑?其說以經為據,似足以破長民之惑。臨卭魏華父則又疑元晦之說,以為邵子不過曰圓者河圖之說,方者洛書之文,且戴九履一之圖其象圓,五行生成之圖其象方,是九圓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為圖、十為書乎?朱子發、張文饒精通邵學,而皆以九為圖、十為書,朱以列子為證,張以邵子為主。乾鑿度、張平子傳所載太乙下行九宫法,即所謂戴九履一者,則是圖相傳已久,安知非河圖也?及靖士蔣得之著論,以先天圖為河圖,五行生成數為洛書,戴九履一圖為太乙下行九宫。華父則又以為劉取太乙圖為河圖,誠有可疑。先天圖卦爻方位縝密亭當,乃天地自然之數,此必為古書無疑,乃僅見於魏伯陽參同、陳圖南爻象卦數,猶未甚白,至邵而後大明。得之定為河圖,雖未有明證,而僕亦心善之。則是華父雖疑元晦之說,而亦無定見也。新安羅端良嘗出圖、書示人,謂建安蔡季通傳於青城山隱者,圖則陰陽相合,就其中八分之則為八卦;書則畫井,又於方圈之内絶與前數者不類。江東謝枋得又傳河圖於異人,頗祖於八卦,而坎、離中畫相交流,似於方士抽坎填離之術。近世儒者又有與太極圖合者,即河圖之說。又有九、十皆河圖,而有一合一散之異。洛書既曰書,而決非圖之說。夫圖、書乃儒者之要務,若數者之不同,何也?濂應之曰:羣言不定,質諸經,聖經言之,雖萬載之遠,不可易也。其所不言者,固不強而通也。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書顧命篇曰:河圖在東序。論語子罕篇曰:河不出圖。其言不過如是而已,初不明言其數之多寡也。言其數之多寡者,後儒之論也。既出後儒,宜其紛紜而莫之定也。夫所謂則之者,古之聖人但取神物之至著者而畫卦陳範,苟無圖、書,吾未見其止也。故程子謂觀兎亦可以畫卦,則其他從可知矣。初不必泥其圖之九與十也,不必推其即太乙下行九宫法也,不必疑其為先天圖也,不必究其出於青城山隱者也,不必實其與太極圖合也。唯劉歆以八卦為河圖,班固以洪範初一至次九六十五字為洛書本文,庶幾近之。蓋八卦、洪範見之於經,其旨甚明。若以今之圖、書果為河、洛之所出,則數千載之間,孰傳而孰受之,至宋陳圖南而後大顯邪?其不然也,昭昭矣。或曰:子之所言,善則善矣。若鄭康成據春秋緯文所謂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感,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者,將果足信乎?濂曰:龜山楊中立不云乎:聖人但言圖、書出於河、洛,何嘗言龜、龍之兆?又何嘗言九篇、六篇乎?此蓋康成之陋也。此所以啓司馬君實及歐陽永叔之辨,而并大傳疑非夫子之言也。或云:楊雄覈靈賦云:大易之始,河序龍馬,洛貢龜書。長民亦謂河圖、洛書同出於伏羲之世。程子亦謂聖人見河圖、洛書而畫八卦。然則孔安國、劉向父子、班固以為河圖授羲,洛書錫禹者,皆非歟?濂曰:先儒固嘗有疑於此,揆之於經,其言皆無明驗。但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裏。故蔡元定有云:伏羲但據河圖以作易,則不必預見洛書,而已逆與之合矣。大禹但據洛書以作範,則亦不必追考河圖,而已暗與之符矣。誠以此理之外,無復他理也,不必寘疑於其間也。或曰:世傳龍圖序謂出於圖南,若河圖由圖南而傳,當以龍圖解河圖可也。而容城劉夢吉力辨其偽焉,何哉?濂曰:龍圖序非圖南不能作也,是圖南之學也,而非大易河出圖之本旨也。八卦之設,不必論孤陰與寡陽也,不必論已合之位與未合之數也。或曰:然則易之象數,舍河圖將何以明之?濂曰:易不云乎: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又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此固象數之具於易然也,不必待河圖而後明也。或者無辭以對,濂因私記其說,而與知易者證焉】。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震川歸先生曰:易圖非伏羲之書也,此邵子之學也。邵子曰: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十六分三十二,三十二分六十四,如根之有幹,幹之有枝,愈大則愈少,愈小則愈繁也。後之儒者,引大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為據,指大傳為圖說。歸先生曰:因傳而後有圖,非傳為圖說也。莱按:歸先生之言是也。使横圖而果為伏羲畫也,則八分十六,十六分三十二,三十二分六十四,孔子之傳且詳言之矣,不應至四象生八卦而止也。况此圖邵子得之李挺之,挺之得之穆伯長,伯長得之陳希夷,授受固有據也。希夷以前,伏羲以後,孰傳而孰受之耶?考邵氏經世書辨惑曰:陳搏字圖南,亳州真源人,唐末進士,歷五季亂,隱華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其易學主意、言、象、數四者,不可闕一,具見於聖人之經,不煩文字解說。止有一圖,寓陰陽消長之數,與卦之生變。圖亦非創意所作,孔子繫辭述之明矣。觀此,則因傳而有圖,不其然歟?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邵子方圓圖皆從横圖來,規而圓之以象天也,矩而方之以象地也。其圓圖分横圖自乾至震之卦左旋而列於左,分横圖自巽至坤之卦右旋而列於右。其位則乾南、坤北、離東、坎西、艮西北、兑東南、震東北、巽西南,其序則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左旋者列乾於一,【澤天諸卦以次列焉】。列兑於二,【列天澤履於一,諸卦次兑而列焉。餘倣此】。列離於三,列震於四,其右旋者曰巽、曰坎、曰艮、曰坤,而五六七八之位如左旋例。以故乾、坤、復、姤適居上下之中,合於乾盡午中、坤盡子中、離盡卯中、坎盡酉中、陽生子中極於午中、陰生午中極於子中之義,而節氣之流行寓焉。其方圖割横圖為八,居圓圖之内,象地在天中也。其一層乾與坤斜對否、泰者,天地之交也。合否、泰之斜對而成四隅,是四隅皆天地之蟠際也。其二層兑與艮斜對咸、損者,山澤之交也。合咸、損之斜對而成四隅,是天地之内皆山澤之流峙也。其三層離與坎斜對既濟、未濟者,水火之交也。合旣濟、未濟之斜對而成四隅,是天地之内皆水火之升降也。其四層震與巽斜對恒、益者,風雷之交也。合恒、益之斜對而成四隅,是天地之内皆雷風之鼓盪也。而由内達外,又合於雷動、風散、雨潤、日暄、艮止、兑說、乾君、坤藏之義。圓圖則八卦之上各加八卦,方圖則八卦之下各加八卦。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邵子先天方位圖言對待之體也,天上地下,日東月西,山鎮西北,澤注東南,風起西南,雷動東北,大傳天地定位云云也。其後天方位圖言流行之用也,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復春,五氣順布,四時行焉,大傳帝出乎震云云也。莱按:帝出乎震云云,孔子列東西南北方位,與文王西南得朋,【巽、離、坤、兑也】東北喪朋,【乾、坎、艮、震也】方位合,乃天地間一定方位,非文王易置之而有此方位也。天地定位云云,孔子言八卦相錯而已,原未言及方位也。邵子乾南、坤北、離東、坎西、艮西北、兑東南、震東北、巽西南,與文王方位不合,是邵子改文王方位也。不曰邵子改文王方位,反曰文王改伏羲方位,是不可不辯。
【堯峰汪氏曰:邵子所謂伏羲之圖,不知所本,此先天之學所以見非先儒也。朱子既主邵子,而他日又有康節說伏羲八卦,近於穿鑿附會之疑,後之學者可以審所從矣。
○南雷黄氏曰:易者,範圍天地之書也,廣大無所不備,故九流百家之學,俱可竄入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說,而於易之本意反晦矣。漢儒林傳:孔子六傳至菑川田何,易道大興。余不知田何之說何如也。降而焦、京,世應、飛伏、動爻、互體、五行、納甲之變,無不具者。吾讀李鼎祚易解,一時諸儒之說,穢蕪康莊,使觀象玩占之理,盡入于淫瞽方枝之流,可不悲夫!有魏王輔嗣出而注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時歲月,五氣相推,悉皆擯落,多所不關,庶幾潦水盡而寒潭清矣。顧論者謂其以老、莊解易,試讀其注,簡當而無浮義,何曾籠落玄旨?故能遠歷於唐,發為正義,其廓清之功,不可冺也。然而魏伯陽之參同契,陳希夷之圖、書,遠有端緒,世之好奇者,卑王註之淡薄,未嘗不以别傳私之。逯伊川作易傳,收其昆侖旁薄者,散之于六十四卦中,理到語精,易道於是而大定矣。其時康節上接种放、穆修、李之才之傳,而創為河圖先天之說,是亦不過一家之學耳。晦庵作《本義》加之於開卷,讀易者從之。後世頒之學宫,初猶兼易傳並行,久而止行《本義》。於是經生學士,信以為羲、文、周、孔其道不同,所謂象數者,又語焉而不詳。將夫子之韋編三絶者,須求之賣醬 桶之徒,而易學之榛蕪,蓋仍如焦、京之時矣。自科舉之學一定,世不敢復議,稍有出入其說者,即以穿鑿誣之。夫所謂穿鑿者,必其與聖經不合者也。摘發傳註之訛,復還經文之舊,不可謂之穿鑿也。河圖、洛書,歐陽子言其怪妄之尤甚者,且與漢儒異趣,不特不見於經,亦且不見於傳。先天之方位,明與出震齊巽之文相背,而晦翁反致疑於經文之卦位,生十六,生三十二,卦不成卦,爻不成爻,一切非經文所有,顧可謂之不穿鑿乎?晦翁云:談易者譬之燭籠,添得一條骨子,則障了一路光明。若能盡去其障,使之統體光明,豈不更好?斯言是也。奈何添入康節之學,使之統體皆障乎?世儒過視象數,以為絶學,故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知其於易本了無干涉,而後反求之
《程傳》:或亦廓清之一端也】
【莱】按:此圖在邵子四圖之外,蓋截横圖之半也。邵子曰: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十六分三十二,三十二分六十四,猶根之有幹,幹之有枝也,可得而截其半耶?曷為乎截其半也?大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八分十六,十六分三十二,三十二分六十四,孔子未之言也。
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八卦旣成之後,重而為六十四,非一筆畫去,遂有六十四也。據横圖之說,則一筆畫去,不至六十四不止也,而八卦成列之義,何以稱焉?儒者欲彌縫其說,截横圖之半,指為伏羲八卦次序者此也。
【萊】按大傳曰:乾為天,故稱乎父;坤為地,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此伏羲畫卦之次序也。因指邵子横圖為伏羲所畫,遂指伏羲次序為文王次序。嗟乎!大傳載八卦次序多矣。如: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兑,說也。又: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兑為羊。又: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兑為口。皆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兑為次序,未有以乾、兑、離、震、巽、坎、艮、坤為次序者。又: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兑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雖列乾、坤於六子之後,而六子之次序如故也。其不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兑為次序者,則有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此以帝出乎震方位為次序,終未有以乾、兑、離、震、巽、坎、艮、坤為次序者。以乾、兑、離、震、巽、坎、艮、坤為次序者,乃邵子之學,非伏羲之易也。善乎!歸先生曰:儒者不敢以文王之易為伏羲之易,而乃以伏羲之易為邵子之易也。
【莱】按邵子之外,張仲純、劉長民之徒,以圖說易者紛紛矣。象若艱深,理本膚淺,雖推而演之,要不免於附會穿鑿之失。邵子詩曰:須知一本能雙幹,始信千孫與萬孫。此横圖之旨也。
又曰:乾遇巽時為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此圓圖之旨也。
又曰:天地定位,否泰反類;山澤通氣,咸損起義;雷風相薄,恒益見意;水火相逮,旣濟未濟。此方圖之旨也。惟因傳有圖,故不謬於聖人,非諸家穿鑿附會者比。然于羲、文、周、孔之易,不無毫釐之差,況其他乎?吾儒論易,折衷於孔子而已。凡孔子所不言者,可勿論也。其連山、歸藏、互體、五行、納甲、飛伏之說,雖鈎深索隱,於易未必無合,然皆易之流,非易之道也。若夫主卜筮之說,謂孔子之易非文王之易,據邵子之圖,謂文王之易非伏羲之易,余小子不能無惑焉。
䷀【有天地,然後】。
䷁【萬物生焉】。
【也,穉之物也。蒙者蒙,蒙以之受,故蒙必】。䷂【生物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
之始生也,訟以之受,故訟】。䷄【有必食飲,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
【者,飲食之道也也。比者比,比以之受】。䷆【故比所有必衆。訟必有衆起,故受之。
以師。師者,衆也。履以之受,故】。䷈【禮有後。然畜物比,必有所畜】。
【故受之以小畜。否以之受,故】。《䷊》【通終以可不物。履而泰,然後安,故受】。
【之以泰。泰者,通也,有大以之受故焉】。《䷌》【歸必物者同人與物不可以終】
【否,故受之以同人。䂊以之受,故】䷎。【䂊,必謙能而大有,有大者不可】。
【以盈,故受之以謙也。事者蠱,蠱以之受】。䷐【故事有必者,人隨喜以】。
【䂊必有隨,故受之以隨。觀以】,《䷒》【之受,故觀可後。然大物有事,而後可】。
【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也。飾者賁,賁】,䷔【以之受,故已而合。苟以可不物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噬者,合也】。䷖【復以之受,故下返上窮,剥盡終以可不
物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畜大以之受,故】。
䷚【畜可後,然妄无有,復則不妄矣,故受。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六十四卦,惟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無反對之義。瞿唐來氏謂之錯,其反對之卦謂之綜。
雜卦反對圖
䷀,乾剛。
䷁,坤柔。
憂:師䷇比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著而雜,蒙䷂屯,見而不失其居。
也、止、艮、䷲、震,起也。
䷨損益,盛衰之始也。
也。災妄无䷙大畜時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
䷎謙輕而豫怠也。
也。色无賁、䷔、噬嗑,食也。
䷹兑見而巽伏也。
也。飭則蠱䷐,隨无故也。
也、反、復、䷖、剥,爛也。
也。誅、夷、明、䷢、晉,晝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也、久、恒、䷞、咸,速也。
也。止、節、䷺、渙,離也。
也。難、蹇、䷧、解,緩也。
也。内人家、䷥、暌,外也。
䷋否泰,反其類也。
也。退則遯䷡,大壯則止。
也。親人同《䷍》,大有衆也。
也。新取鼎䷰,革去故也。
䷽小過,過也。
䷼中孚,信也。
也。旅寡親,䷶豐多故也。
䷝離上而
䷜,坎下也。
也。處不履䷈,小畜寡也。
也。親不訟,䷄雷不進也。
䷛大過,顛也。
『䷫』姤,遇也,柔遇剛也。
䷴漸,女歸待男行也。
䷚頤,養正也。
䷾旣濟,定也。
䷵歸妹,女之終也。
䷿未濟,男之窮也。
䷪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
道長,小人道憂也。
莱按:大過顛也以下,不取反對之義。先儒疑其錯簡,有因為易置者,是殆不然。音韻旣叶,對待復工,結出剛決柔、君子決小人之義,乃作易本旨,豈錯簡乎?況曰雜卦次序且不拘矣,變動何不可耶?
易中剛乘柔進、上下往來之義,先儒謂卦之變也,論卦變者亦紛紛矣。虞翻曰:賁自泰來。程子非之曰:安有乾、坤變而為泰,泰、復變而為賁之理?乾、坤變為六子,八卦變為六十四,皆由乾、坤之變也。朱子據邵子横圖之說,謂乾、坤無生卦之理,執乾一兑二次序,坤且居八,又安能變而為六子耶?朱子非程子者如此。而朱子卦變,則一陰一陽之卦從復、姤來,二陰二陽之卦從臨、遯來,三陰三陽之卦從否、泰來,四陰四陽之卦從大壯、觀來,五陰五陽之卦從夬、剥來。
童溪王氏曰:八卦成列,因而重之,而内外、上下、往來之義已備乎其中。自八卦旣重之後,又烏有内外、上下、往來之義乎?
汴水趙氏曰:震、坎、艮,二陽之卦也;巽、離、兑,四陰之卦也。若二陽之卦自臨來,四陰之卦自觀來,則六十四卦生八卦矣。
【莱】按:程子非虞翻之說,而程子之說朱子非之;朱子非程子之說,而朱子之說先儒又非之;先儒非朱子之說,而剛來柔進、上下往來之義,終未有以得其是也。明蜀人來知德者,字矣鮮,舉嘉靖時鄉試,始學易釡山中,六年無所得,入求谿深山中,數年悟易象,又數年悟文王序卦、孔子雜卦,又數年始悟卦變之非,曰:自孔子没,而易亡二千年矣。儒者篤信諸家傳注,而不參証孔子十翼之言,宜其長夜至今日也。其以某卦自某卦變者,虞翻之言也。先儒昧反對之義,不察其非,如訟之剛來得中,謂自遯來,失之千里矣。需、訟,反對之卦也,需之五來而為訟之二也。雜卦曰:需不進也,訟不親也。推之他卦,莫不皆然。其發先儒未發如此。以易學薦,授翰林院待詔。堯峯汪氏編儒林傳,列歸太僕。後莱以反對之說,証剛來柔進、上下往來之義皆合,因圖列於後。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經部,易類,易俟,易俟圖>。
一、卦變六十四卦圖【餘倣此】。
䷀乾【乾為本卦,順變至坤後,同】。
『䷫』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
䷠遯䷅訟䷸巽䷱鼎䷛【大過】
《䷘》【无妄】䷤【家人】䷝離䷰革
䷼【中孚】䷥暌,䷹兑
䷙【大畜】,䷄需䷡【大壯】
《䷋》,否,䷴,漸,䷷,旅,䷞,咸
䷺渙䷿,【未濟】䷮困。
䷑蠱,䷯,井,䷟,恒
䷩益。䷔【噬嗑】。䷐隨。
䷕賁䷾,【旣濟】䷶豐。
䷨損《䷻》節䷵【歸妹】䷊泰
『䷓』,觀,䷢,晉,䷬,萃
䷳艮䷦蹇䷽【小過】
䷃蒙,䷜坎,䷧解,䷭升
䷚頤䷂屯䷲震䷣【明夷】䷒臨
䷖,剥,䷇,比,䷏,豫,䷎,謙,䷆,師,『䷗』,復
【坤為本卦,逆變至乾,後同】䷁坤。
易俟圖
<經部,易類,易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