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杂卦传-[清]任启运撰《周易洗心•卷七》

[清]任启运| 易经注解| 2023-04-24 01:38:53| 0

雜卦傳

雜卦,孔子之序卦也。不言序,不敢匹于文王,若吾特雜舉之云爾。前五十六卦錯綜與文王同,而先後之序異,明錯綜之對待有定,而序原不必定也。後八卦并錯綜而雜之,見易道无窮,錯綜亦不足盡之也。惟上經始于乾、坤,下經始于咸、恒。不易,天地萬物之始,夫婦人道之始,不可得而變易者也。文王坎、離在上經,震、艮、巽、兑在下經;孔子坎、離在下經,震、艮、巽、兑在上經。六子之用,上下无常,可得而變易。蓋坎、離者,乾、坤用九、用六之中。先坎、離者,執中以御偏,文王開治之志;後坎、離者,救弊使就中,仲尼撥亂之志。與時偕行,其道一也。文王上經終于坎、離,先憂其險,後樂其明。孔子上經終于晉、夷、井、困,望其進愈憂其傷,望其通愈憂其揜,反之異以時也。文王下經終于既濟、未濟,樂其濟又憂其未,與民同患之心如是乎其无已。孔子下經終于未濟、夬,憂其未急,望其夬,與民同患之心如是乎其廹切。時異而位亦異,故其用心有各至焉。與時偕行,其道一也。夬決盡則純乾矣,以乾始,以乾終,撥亂世反之正,若有快辭焉。仲尼之序卦,仲尼之志也。嗚呼!是仲尼之易也】。

乾剛坤柔

乾一于剛,坤一于柔,所謂為物不貳也。有乾之剛,又有坤之柔,所謂兩在不測也。聖人于卦,止以一兩字釋之,言彌簡而義彌精矣】。

比樂師憂

在上而衆歸,故樂;在下而任重,故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臨之下以陽變隂,固將有所與,而上之以位為臨者,未嘗无所求。觀之下以隂仰陽,固深有所求,而上之以身為觀者,更不能元所與也】。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雜,郭吉作稚。

○屯之初建以為侯,才固見矣,而以居為貞,則固不失其居也。蒙之二盡包羣蒙,類且雜矣,而亨行時中,務使衆著于其道也。

○此孔子上經第一節,以師憂為主。孔子所謂師,乃萬世覺民之師,非師旅之師也。言天地定位,剛柔既分,民主其間,知愚揉雜,不有為之君者,何以治之?不有為之師者,誰與教之?顧君在上,則道易行而其志樂;師在下,則道難徧而其志憂。然其位之臨御乎人,德之觀示乎人,我有以與人,而人來求我,則均也。但屯之作君,功雖著見,而要以不失其居為難,一有徇人之心,是失已也。蒙之作師,所統晦雜,而要以明著其道為貴,一有獨善之心,是棄人也。統言君師之道固如此】。

震,起也;艮,止也。

陽動于下故起,極于上故止。若隂則必從陽,其起其止,皆非所能自為也】。

損、益,盛衰之始也。

艮止于上,其位甚尊,而損下益上,徒止者已,為衰之始。震動于下,其事甚勞,而損上益下,能動者已,為盛之始也】。

大畜,時也;无妄,災也。

艮山豈有畜乾之力,而乾尚其賢,竟為所畜,是幸而值其時之可。无妄豈有取禍之道,而邑人之災,出十意外,是不幸而遇此災之來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

澤聚于地之上,而坤體互艮,故聚者止于下而不復往。木根于地之下,而坤體互震,故升者上往而不復來】。

謙輕而豫怠也。

怠,京作治,虞作怡。或曰:輕,一作謹。

○山高于地而能下之,疑若自輕。雷發于地而鳴其豫,則已怠矣】。

噬嗑,食也;賁,无色也。

上下二陽齧去其中之梗,故為食,所重者震之起。六二文明化于上之白,故无色,所貴者艮之止也。

○此孔子上經第二節,以震艮言。繼乾剛以有事者,在震艮之二男。帝出乎震,萬物所自起。成言乎艮,萬物所自止。而當起當止,則有道焉。損,上止也,而莫或益之,即衷之始。益,下起也,而利用大作,即盛之始。雖大畜之艮得其志,无妄之震遇其災,時命或不可知,而萃澤之止聚于下,升木之起逹于上,皆有積久之致焉。必如謙之有功而不居,乃善于止。苟若豫之自鳴其待意,即不善于起矣。夫食色之性,人之所同。食不可无,故噬嗑之起,以震為功。色不必華,故賁之止,以艮為道。養之教之,作君作師,初无二義也】。

兑見而巽伏也。

兑隂在上,故外見。巽隂在下,故内伏。要其伏其見,類因乎時,不若陽之自為也】。

隨无故也,蠱則飭也。

飭,鄭玄、王肅俱作飾。

○巽所伏者震,震之起,見兑之悦而相隨,是以元故而偷安。兑所伏者艮,艮之止,得巽之卑而成蠱,然以多難而自飭,故安見者危之伏,禍見者福之伏也】。

剝爛也,復反也。

兑伏則艮見,剝之艮陽在上,若果爛而核猶存,即生意之伏也。巽伏則震見,復之震陽在下,若核種地而芽將發,其生理已見也】。

晉,晝也。明夷,誅也。

誅,孫炎作昩,叶音暮。

○日出地上者見之象,日入地中者伏之時。晉為畫,則明入于地為夜可知。明夷為誅,則錫馬三接為賞可知。互文見意】。

井通而困相遇也。

巽乎水而上水,故坎因巽而上行,伏者見也。川遇澤而无水,故水因兑而源涸,見者伏也。

○此孔子上經第三節,以兑巽言。繼坤柔以有事者,在巽兑之二女。兑悦見于上,似其施已行。巽入伏于下,似其功未著。而為見為伏,又有異焉。隨之兑,豈不在上,而或以无故而偷安。蠱之巽,豈不在下,而或以多難而自飭。是安者危之機,而亂者治之兆也。夫剝窮于上,何嘗非見,而生理猶伏。復反于下,何嘗非伏,而天心已見。且由伏而見晉者,復旦之期。由見而伏夷者,乃天誅所加也。故井在于地,而井收勿幕,其及物者見,原始于伏。坎為兑,揜而處,困而亨,其樂天者伏,未嘗非見。則道之行者,雖不在君,而可行之道,固即在師矣】。

右第一章。

孔子雜文王之上經。自下經升者,艮、震、損、益、萃、升、兑、巽、晉、明夷、井、困十二卦。錢氏曰:乾、坤既定後,堯、舜以前,皆晉之世畫也。湯、武以後,皆師之世誅也。

又曰:將來比樂,在疏井通。欲釋師憂,先安困遇。

又曰:升、萃居上雜之中,其仲尼濳心文王之深思乎?天下萃矣,而大牲用焉。岐山亨矣,而貞吉升焉。不以師憂易比樂,不因困遇忘井通,无取明夷之誅,而思晝日之晉也。其前大畜、无妄災,商季春秋,時為之也。羑里、陳、蔡,災也如何?其後謙、豫怠,聲色不大,知能俱无,猶以為輕。遊田不敢,憤樂孳孳,猶懼其怠也。前損、益盛衰之始,損即盛,益即衷矣。後噬嗑、賁无色,卑服疏水,其安也。震起艮止,兑見巽伏,總一乾、坤合德,萬古不磨之真精神也】。

咸,速也;恒,久也。

感之專,故能速;心有常,故可久。

○來氏曰:速則昏姻及時,久則夫婦偕老】。

渙,離也;節,止也。

水為風所散,故離;水為澤所壅,故止。

○翔曰:解近散,然至止則行不久,與上相反見義】。

解,緩也;蹇,難也。

難已解則人情稍緩,難方殷則人情倍急。

○翔曰:解近渙,然不至離;蹇近節,然不終止,與上相因見義】。

暌,外也;家人,内也。

家暌則情向于外,身正則道成乎内。

○疏其所親者,必親其所疏,道之逆也。正身以正家,正家以正國,道之順也】。

否泰反其類也。

否大往小來,泰小往大來,其類正相反,二卦為乾坤正交,故特明之。

○損益盛衷之始,否泰治亂之成】。

大壯則上,遯則退也。

上,各本作止,此從熊、來二本。

○大壯則陽升上,卦可動而有為;遯則隂已浸長,陽可止而退矣】。

大有衆也,同人親也。

衆,荀作終,非。

○大有,聖作而物睹,明在上而下仰之,其勢廣也。同人善世而不伐,明在内而外歸之,其情親也】。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水火相息,則去其故,除惡務盡也。正位凝命,咸與維新,會朝清明也。

○此孔子下經第一節,以否泰反其類句為綱,言道惟感之專,斯應之速,要諸久,斯化乃成。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久于道而天下成化,唐虞三代莫不如此。若无以感之,則渙而離,不能恒者,以節而止矣。而亦有當渙者,如難不可不解,亦有當節者,如蹇則不易行。然難固不可不解,而已解則日趨怠緩,蹇固不易行,而方蹇則人有奮心。大約内之情暌則向于外,外之難急則反于家,此其以怠弛而致亂,以奮發而自修其倚伏之故。否與泰每有反其類者,皆始于至微而成于至著,不可不慎也。如大壯與遯皆四陽二隂,似陽之勝勢同,而大壯之陽上進,道可大行,遯則隂長而陽已可退矣。夫大有之衆,其得衆者在上,同人之親,其可親者在下,苟无其人,將涣離蹇難之不免是懼,而又安望其泰乎?故必革以去故,乃可傾否,鼎以取新,乃可致泰也。此一節望其道之大行】。

小過,過也。中孚,信也。

小過,事之過已見于外,中孚,心之信尚藏于中】。

豐多故親寡,旅也。

當作旅寡親,與上新信叶。荀以多故親為句,恐非。

○豐之時,視事无不可為,必多故旅之地,凡人皆所偶值,故寡親。朱氏云:凡人處豐盛則多故舊,在窮途則少親知。亦通】。

離上而坎下也。

火性炎上,水性就下。

○文王序卦先坎後離,即既濟也。孔子雜卦先離後坎,則未濟矣】。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

二卦皆五陽一隂,小畜一隂,欲止陽使不進,然止而不成乎止,以其寡也。履一隂,欲順陽使急行,雖行亦不成乎行而已,幾為所動而不處也已】。

需不進也,訟不親也。

需守已以待時,故不進。訟上人以求勝,故不親。

○離之隂,乾所索于坤而得,故以乾遇離為大有,為同人,情倍親也。坎之陽,乾既畀之坤矣,故以乾遇坎為需,為訟,志已隔也。

○此孔子下經第二節。孔子降坎離于下經,為下經之主,故中置之。而下經三節皆以山澤雷風為首,明是四卦必取中于坎離也。二節小過,雷山也,猶陽卦也。三節大過,澤風也,皆隂卦也。且小過猶少承長,大過卑陵尊,小過猶可,大過必不可也。小過之時,豈非過?但如夏過忠,商過質,其過之形雖見于外,其孚之信猶在于中。夫豐之時而多故,旅之時而寡親,皆勢所必然,所賴得乾坤之中若坎離者以共濟之。乃文王之時,坎上而離下,有水火相逮之道。今也離上而坎下矣,上下不交,何以濟乎?若小畜之不雨,履尾之咥人,需之見險而不前,訟之下險而上健,皆未濟之形。大有之衆,同人之親,可復見耶?此一節嘆道之不行。

曰:下經三節,皆以山澤風雷起,以水火終。明代乾、坤而有為,必坎、離也】。

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蔡節齋本作大過,顛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歸妹,女之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來本同。朱震則以頤、大過、姤、夬、漸、歸妹、既濟、未濟為序。

愚按:錯綜雖與文王同,而上經但錯其序,下經并錯其文。如大有衆與小畜寡對,同人親與訟不親對,履不處與需不進對,小過過與大過顛對,至此并易其序,對其意,錯其辭。恐聖人自有意,未易改定也,故悉仍舊本。

○隂卦用事,而陽猶負其過,而欲自為,故必至顛。陽卦用事,而隂安受其養,顛且得頤,故可為正。男女皆得其位,故定。内外皆失其正,故窮。窮獨言男者,君子之窮,尤可慨也。女嫁雖遲而嫁,則女之事已終矣。男年尚幼而待,則男之事方興也。柔遇剛,其遇可危。剛決柔,其決可喜。此反對之義也。

○此孔子下經第三節。以夬為主,言大過之時,上下剛柔者失其道,能无顛乎?大厦之傾,非一木能支矣。然我思致亂之故,不過一隂之姤,辨之不早,馴致乎此。夫有陽不能无隂,若如漸之待而行,隂不先陽,頤之養以正,陽能束隂,則隂陽各得其位。既濟之定,由斯道也。所患者,若歸妹之女不正而說以動,馴致未濟之盡失其位,而男窮耳。文王之終未濟,固憂天下于无窮,而今大過顛矣,可猶不濟乎?是必如夬之決隂,復為糺乾,庶師之憂,轉為比之樂也。跂子望之矣,此一節見亂極而仍望道之行。

○錢氏曰:大過中互重乾,姤即大過下體,夬即大過上體,雜以是終,足之所投,手之所舉,无不以小人為憂者。非憂小人,憂已之未免于是也。聖人以无大過自期,而假年學易,其以此哉!

愚按:理者,乾之陽。欲者,坤之隂。乾之君子,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所存所發,无非天理也。坤之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克人欲以復天理也。不至人欲之浄盡,不能使天理之自行。孔子雜卦始于乾,卒于夬,此聖希天之學也】。

右第二章。

雜文王之下經。自上經來者,否、泰、同人、大有、離、坎、小畜、履、需、訟、大過、頤十二卦。蓋轉否為泰,在大有之公,而亦在同人之親。今以離上坎下之故,馴至小畜之寡,履之不處,需之不進,訟之不親。既大過矣,可不謀養之以正乎?文王以大過居坎、離前,小過居既濟、未濟前。孔子下經主坎、離,故以小過、大過為後二節之首,皆損、過以就中之義也。

○其綜之而易其先後二節十二卦,比、師、大畜、无妄、兑、巽、井、困、睽、家人、否、泰、大壯、遯、大有、同人、小過、中孚、離、㳄、大過、頤、姤、夬,大約以下一卦為重,之莫不有義焉。

胡氏曰:上三十卦終于困之柔揜剛,下三十四卦終于夬之剛決柔。柔揜剛,君子不失其所亨;剛決柔,君子道長,小人道憂矣。蓋天地之間,剛柔相離,獨君子、小人必不可使相雜。聖人于雜卦之末,特别言之,贊化育、扶世變之意微矣。

愚謂:文王、孔子皆與民同憂者也。文王之憂也遠,故以未濟終;孔子之憂也切,故以夬終。讀文王之易,而以文王之心為心者,孔子也。故曰:文王既殁,文不在茲乎?孟子曰: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曰:孔子憂,贊周易。周易,天地之心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

周易洗心卷七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