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序卦传-[清]任启运撰《周易洗心•卷七》

[清]任启运| 易经注解| 2023-04-24 01:38:52| 0

序卦傳

夏首艮,商首坤,則其餘卦之序亦必有異,而今不可考矣。此首乾、坤,終既、未濟,乃文王所序之卦,而孔子作傳,明所以序之之故也。其辭雖未及精藴,而天運人事,盛衰往復之故,畢見于此。故王仲淹曰:大哉序卦!時之相生也,達者可與幾矣。而或且疑為非夫子作,欲舉而廢之,何哉?來氏曰:乾、坤、坎、離、大過、頤、小過、中孚八卦,有錯无綜,各為一卦,其餘五十六卦皆相綜。兩卦合一卦,上篇三十卦,錯之綜之,為十八卦;下篇三十四卦,錯之綜之,亦十八卦,適相當。

愚按:合之則四其九而三十六,邵子所云三十六宫都是春,以此】。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者,衆也。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物生,郭京作始生蒙也,郭作蒙昧也。穉或作稚比也,郭作親比也。飲食必有訟句,孟喜本作隂陽養萬物,必訟而成之;君臣養萬民,亦必訟而成之。履者禮也句,鄭本有之,王弼本誤入註,吳澄謂當正之。胡氏亦謂王弼略例亦引此句,則誤刋入註審矣。

○乾坤,萬物之所資以始生也。乾坤交而物始生,一生則俱生其屯,然不能自遂其生者,盈天地間皆是也。夫始生必蒙,欲啟其蒙,必設之教,而非養亦无以為教。蓋飲食之欲,與生俱來,而冒于飲食,即爭訟所自起。有爭則各樹其黨,必至于用師,非有大德之人,為天下所親比,爭何由息?夫惟所比者,畜以養之,又禮以履之,然後教養兼舉,人得其安。天地始交而成泰,此古聖人輔相裁成而與天地參第一義也。

○右乾、坤相錯為二卦,屯、蒙八卦相綜則四卦,合之乃六卦也。乾、坤之後,震、坎、艮三男即代乾、坤以有為,而坎獨居六,蓋坎得乾之中,尤震、艮所取正也。小畜、履、姤始用巽、兑之一隂以柔民也,如男冠始求女也,如是泰乃成。此上篇第一節。自開闢至唐、虞,其景象如此】。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大有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

李本作噬嗑者。

○天地開闢以來,歷十卦乃正交而成泰,泰之難也如此。然氣運循環,自然之理,既泰矣,能无否乎?而治否者,必有藉于同人之力。君臣之交,一天地之交也。我同人而人歸我,斯所有者大,而猶必持之以謙,乃能保泰而常豫耳。不然,因豫之故而苟以相隨,未有不至于蠱者,此即其所以否也。以治蠱為事,而陽于隂以德臨之,隂于陽以分觀之,則隂陽之交可合,而合必以禮,此即所謂履而泰也。其救否以泰又如此。

○右十二卦皆相綜,亦六卦也。首以乾、坤,天地之定位也。次以泰、否,天地之正交也。同人、大有、離,代坤以交乾。離也者,坤之中也。謙、豫、震、艮,代乾以交坤。坎之交,坤以在前也。隨、蠱、泰、否之初變,自泰而將否,以隨致之,似交實不交也。臨、觀之求與,則真交矣。噬嗑、賁、泰、否之再變,自否而將泰,惟禮乃合。不易交,故交可久也。此上篇第二節,夏殷間似之】。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䧟也。䧟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然後亨,鄭作為亨,李作而後亨。亨,徐讀享,韓如字。不可動,李作不可以動。王昭素曰:古本未有麗,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十四字,朱震、晁以道竝取之。今:下章起法,似不宜有此,故不從。

○致極則法也。飾以求亨,而過飾則亨之道反盡。窮于上而為剝,必反于下而為復矣。夫剥、復之機,雖由乎世運,而剥、復之理,實宰乎人心。无妄以保其天命之真,大畜以治其氣質之過,然後養德之道全。而養之有過人之德,動之有過人之才。然物不可終過,必内持之以憂危之心,外又求麗于剛明之佐,乃能剛柔皆用其中,而有以持剝、復之運也。

○右剝、復四卦相綜,頤、大過四卦相錯,亦六卦也。剝,乾之將終;復,乾之方始。剝盡而未復,則為純坤,是乾、坤之相為終始也。无妄以乾主復之初,大畜以乾尚剝之上,亦乾之自為終始也。頤象離而中,純坤不免過虚;大過象坎而中,純乾不免過實。坎得乾之中而中艮、震,離得坤之中而中兑、巽,為能不過而又能始之、能終之,故代乾、坤以有為者,必坎、離也。上經以乾、坤起,以坎、離終,明後天所以以坎、離代乾、坤,為入用之學也。此上篇第三節,因世道之多變,而歸其主宰于人心】。

右第一章

明上經三十卦之序】。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理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暌,暌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者益也。

一本无遯者退也句,終壯作驟壯,其家作于家,諸本无益者益也句,今從鄭本存之。

○夫婦之道,非自夫婦始,搆精之男女,本由化醇之天地來也。夫婦之道,又非自夫婦正,父子君臣上下之禮義,皆自此出也,而可忽乎哉?故咸之感以情,而恆之久必以道也。夫天下之事,進退相廵,不可久居者,必受以遯而為退,不可久退者,必受以壯而日進。然進而受傷于外,終反其家,而家顧不重乎?一家之中,上下長幼,各有其夫婦,因而婦各媚其夫,夫各私其婦,此家道之暌,每由婦人始也。至于以乖成難,而欲解之,解不以道,而但緩之,難即緩,而道之失固多矣。必先自損其情欲之私,至于損之又損,則義理日益,夫然後家道成,而君臣上下之禮義有所錯,進退之間莫不得其道也。

○右十二卦皆相綜,亦六卦也。咸恒皆以乾體入坤體中,乃天地之正交,其損益則咸恒上下之易且咸、恆,否泰之三變。損益,否泰之四變。損近否,益近泰。乾坤定位,歷十卦而否泰成。夫婦交合,亦歷十卦而損益成。故子曰:否泰反其類。損益盛衰之始,皆合言之也。又卦惟咸卦乾坤以上爻交,恒卦乾坤以下爻交,既濟未濟乾坤以中爻交。下經以咸恒始,以既濟未濟終,明人道之法天地,始之終之,要必取于天地之中也。

○此下篇第一節。與上篇對言之,則天地大,夫婦小;遞言之,則第二節。修身,此及齊家也】。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萃,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有所遇,李无所字。井道,虞无道字。止之上,李有動必二字。

○損欲益善可也,不然求益不已,而至滿盈,能无決乎?決于上則流必聚于下,下之所聚既衆,則必相與偕升。然聚而升者,必皆君子乃可也,不然升而不已,則小人必肆疑阻于其間,而困隨之矣。困于上必反而歸于下,而最下者莫如井,能如井之居其所而不改,可謂能守矣。然井之道貴其不改,亦貴其能遷,若徒為石隱變革之任,非所能勝也。必也不易于世而能易世,以革去故,以鼎取新,廓積久之隂翳,使清明于一旦,此非體乾出震之長子,其孰能之?至于大亂既革,然後酌不可終動者而遂止之,酌不可終止者而漸進之,則所進者必得衆志之同,而歸之者多,遂極于豐大,此轉亂為治一大關也。

○右十二卦皆相綜,亦六卦也。夬,坤之將終;姤,坤之方始。夬盡而未姤,則為純乾,是乾坤之相為終始也。乃自夬姤以巽兑合乾,而乾不復見;萃升以巽兑合坤,而坤亦不復見。此節本隂之盛,而坤亦不復見者,有乾斯有坤,无乾并无坤也,而天地之心或幾乎息矣,故次以困井。困固否,而井安于下,亦不能以泰,故次以革鼎。此旋乾轉坤之大力也。乾坤始立,即繼以屯蒙,世境之始開也。乾坤既終,復重以革鼎,蒙錯為革,屯錯為鼎,世境之大變也。且天地間,水之用莫大于井,火之用莫大于鼎,水火皆因巽以為功,改革之交,所謂巽以行權也。震艮成列後,乾以終事,而合巽兑以為漸,為歸妹,則否泰之六變也。復轉否以為泰,故次豐,此下篇第二節,文武之興似之。文王隂行善,困而井也。武王一戎衣,革而鼎也。合上下節以觀,則咸恒者,太姜任姒之化乎?睢麟之意遠矣。豐旅以下,其周之衷乎?晉鄭焉,依旅之容巽以說也。文王序卦,非以言周,而周事如覩,即秦漢以下,逓興逓滅,與其盛衰補救,莫不畢見于其間,所謂神以知來,雖百世可知也】。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恃其豐而輕于用財,勞于使民,則必失衆喪家,而身為旅,雖未亡乎,幾于亡矣。旅无所容,而務為卑巽以悦人,雖幸存乎,亦不成乎存矣。悦之以散,人情之湮鬰,愈于壅之,然不成乎治也。而又不敢過散,兢兢乎節之,惟傷財害民之是懼,如是以信乎民,叔世之賢君也,過乎常君矣。然中之所孚者小也,即過于人亦小過耳。有過人之才乃必濟,小過如此,其既濟乎?其未濟也?夫天下之物不可勝窮,一物之不濟,即君道之有虧,如之何其能既濟耶?天地无涯,此未濟之憂亦終古无涯矣。

○右中孚、小過相錯,餘八卦相綜,亦六卦也。豐、旅、否、泰之七變,之乎否者也。涣、節、否、泰之八變,未成乎泰者也。既濟、未濟、否、泰之九變,既濟則純乎泰,即未濟亦大異乎否也。然而聖人視民如傷,望道如未見之心,恐恐乎无已也,故以未濟終焉。

○上篇第一節未及否、泰,開闢之始也。第三節不及否、泰,自治之道也。上篇第二節、下篇第三節否、泰之變各三,夏、商之季及周之衰,世變于是乎亟矣。震、艮合坎為屯、為蒙,草妹之始,然日趨于治也,此後天坎、艮、震之自北而東也。巽、兑合離為鼎、為革,文明之季,已日即于衰也,此後天巽、離、兑之自南而西也。夬、姤、萃以下,乾、坤不復見矣。震、艮欲代乾以有為而得離者,為豐、為旅;巽、兑欲代坤以有為而得坎者,為渙、為節。惟坎、離得乾、坤之中,不得坎、離,无能為也。故次以中孚,重離也;次以小過,重坎也;次以既濟、未濟,坎、離之正交也,與上篇之以頤、大過、坎、離相應,明乎後天以坎、離代乾、坤也】。

右第二章。

明下經三十四卦之序。

李文貞曰:易道无窮,隨其所遇,无不可相生,无不可相對。夫子因卦序所遇以見例,明乎卦卦相遇,皆可以其理通之,而占筮之用亦在其中。

愚按:有下卦而復得上卦,此即三畫卦之相遇也;有本卦而復得變卦,此亦六畫卦之相遇也。吉凶悔吝,多因所遇而遷。左傳同復于父風,為天于土上,皆相遇之義。

:錯之綜之,上下經各十八卦。十八卦者,二其九,三其六也。乾用九,坤用六,聖人參天而兩地,二其九以地合天,三其六以天合地。故上經至十卦而巽、震、艮、兑始交,下經以井、鼎為坎、離之大用,而居十八卦之中,亦二其九之義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