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系辞•下传[清]任启运撰《周易洗心•卷六》

[清]任启运| 易经注解| 2023-04-24 01:35:57| 0

周易洗心卷六

宗人府府丞任啟運撰

繋辭下傳

兩篇皆以乾坤易簡示人學易之準。上篇言大始成物,欲人大其心以同覆載,體道於大也;此篇言知險知阻,欲人小其心以處憂患,體道於小也。孔子大聖,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而於學易尚不敢言可以無過,止言無大過。心之小也至於如此,其諸乾坤之知險知阻者與?】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繋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伏羲横圖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伏羲不言象,而天、澤、火、雷、風、水、山、地之象已在其中。因而重之,六十四卦横圖也。伏羲未分爻,而初、二、三、四、五、上之爻已在其中。蓋伏羲以白黑分乾剛坤柔二象,以立其本。又於剛柔上各加一剛一柔,至三而八卦之象成,至六而六爻之位備。雖不言變,而或剛上柔下,或柔上剛下,則往來之變已在其中。至文王繋辭以明兩象相交之變,周公繋辭以明各爻時位之變,而辭之所繋,總以明隂陽上下來往之情。是則雖未言動,而動已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承上動在其中而言,繋辭有吉凶悔吝,而此吉凶悔吝何自生哉?蓋剛柔相推而有往來,有上下,則必有遠近、愛惡、情偽之情動於中。動而正必吉,動而邪必凶。有小疵而動欲改之心者悔,知小疵而動憚改之心者吝。是吉凶悔吝皆生於動,而剛柔二畫乃其本根。其迭加而變通,至於兩卦相遇,則皆其所趨之時。文、周繫辭正明此趣時而動之情也。夫人之趣時,誰不欲吉,而純吉者惟處其一。蓋天下之理一於正,乃勝天地之觀一於正,日月之明一於正。顧天地日月无私,而人有私,則不能一於正。夫惟速悔其不正以趣於正,而斷不可吝改以蹈於邪。聖人繫辭正欲使人之動皆貞夫一焉耳】。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確,說文作寉。隤,孟作退。陸、董、姚作妥。見,音現。

○剛柔立卦之本,而純剛如乾,確然示人易,純柔如坤,隤然示人簡,此天地之觀皆貞大一也。然則分而為爻,亦惟效此易簡,像而為象,亦惟像此易簡而已。乃諸卦皆自乾坤出,而乾坤无雜,諸卦有雜,雜則不能貞夫一。而邪正判,吉凶分,爻象之情方動於内,而吉凶之形已見乎外。卦之情,一人情也。且有是情必為是事,爻象之功業方見乎變。而聖人見其正則喜之而告以吉,見其邪則憂之而告以凶,且以悔吝示其自凶而吉、自吉而凶之方,使知所趨避同患之情見乎辭矣】。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寶,孟喜作保仁,呂謂當依王弼作人。今:鄭玄、王肅、卞伯玉、桓玄、明僧紹諸本俱作仁,從仁為是。

○天地之德,分言之易、簡,合言之則大德總生而已。大哉乾元,天之生也,仁也;至哉坤元,地之生也,仁也。君子法天仁以居之,而惟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故聖人之大寶位。非寶其位,寶其能參天地、舉天下而仁之之位也。苟不於仁,何以守是位哉?夫天地之生人,不惟生之,且備百物以養之,盈天地間皆物也,則聖人謀所以保聚斯人者,斷不外理財矣。顧理財有二道:明正其辭,使人知所當取,如以佃、以漁、以耕、以爨,所以趨吉也;明禁其非,使人不可相爭以害人,多殺以厲物,所以避凶也。若是皆義矣。仁外无義,義外无仁,義即仁之宜,對言之則仁陽而義隂矣。義有二道,陽奇隂耦故也。然則聖人同患之情,不惟見於辭,實有使民動而正者矣】。

右第一章。

明伏羲方圖,見文王周公繋辭所自定,而總歸於法天地之易簡也。

來氏曰:上繫首舉乾坤易簡知能之德,而繼以聖人之成位,見聖人有以克配乎天地,此作易之源,易之體也。下繋首舉乾坤易簡貞一之德,而繼以聖人之仁義,見聖人有以參贊乎天地,此行易之事,易之用也】。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包、孟作伏,或作庖羲。孟、京俱作戲,或犧。地之宜,宜上王。昭素謂古上有天字,今考孟、京、馬、鄭、二王諸本俱无之,是昭素妄也。

○包羲,風姓,木德之君,以卦畫為文字始,後世號文祖。象如日月星辰以著明,故象。法如山陵川澤有定位,故法。鳥獸之文,謂動物如馬之健,牛之順,雉之介,鴻之儀。地之宜,謂植物如林木宜山,蒲葦宜澤,嶧之桐,渭之竹,雍宜黍稷,青宜稻麥之類。身如耳目手足,物如飛濳動植,金貝龜玉皆是。神明之德如健順動止,萬物之情如本天親上,本地親下,以類聚,以羣分也。繼天立極之聖,首推伏羲。李文貞曰:道法皆於是始。其八卦所以立本,而後世聖人趣時而起功業者,皆不能外焉】。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重離之卦,中互巽、兑,離為目,兑為口,巽為繩,因結繩以為罔罟。兩目相離,而物遂麗之,取以供熱用。犀連則體似水凉,而余絶不知為寒熱也】。

更兼巽牀子禱祀徧謡諑,故无百金產。一朝捲飛籜,產破我曷傷。侫鬼愧隕穫,一旬有七日,游魂返故魄。

九月六日游魂,二十三日歸魄,時余一无所知,而間發一言,後輒驗,豈所謂游魄為變歟?】開眸暫一瞬,窮檐儼華桷。恰似夢初囘,不憶今與昨。哹徒語心得,却見妻孥愕。謂幸今日甦,我道今果覺。所荅非所問,絮絮自懽 IMG_256 。或驚語類譫,恐病猶未却。我誇圖畫妙,至苦正極樂。衆言愈刺謬,我意更綿邈。閉門謝俗子,下惟遣童僕。靜撫周一身,始識竟痟削。呼燈照皮雞,引鏡對髪鶴。欲坐臀无膚,欲起足仍鋜。

家人謂我大病幾死,余謂余何曾病,蹶然而起,行不能前,始疑果病也】。

嗟茲无妄疾,乃試无妄藥。易病宜易醫,奉順自天若。耿耿冬夜長,寂寂衆籟莫。悠悠我心幽,无瀠亦无泊。得此靜中象,依稀返鴻樸。忽地耳畔鳴,虚聲渺天樂。側聽乃讀易,飄颻泛寥廓。一言沁心脾,妙會在偶觸。

甦後,又晝夜不寐者半月,夜靜輒聞天半讀易聲,每一語都有沁心之妙】。

覆載非有寛,方寸詎云約。吁嗟周甲逾,學易此其朔。聖賢不予欺,象示勝作朴。淵默知龍濳,聲雷震木鐸。寄語徧諸生,汝冠年甫弱。先鞭吾所畏,天衢衆騰躍。願汝駟虬鷖,高舉共追逐。

困于易六十四韻。

生平學易,苦不能貫通,庚戌發憤探索,恒至徹夜不寐。九月六日,忽神遊乾坤圖内,身如委蜕,自館舁歸,雖妻子號動于前,不知也。迨見八卦劃然開朗,乃甦,越十有六日矣。卧榻口占,用寄及門諸子。

我年周甲餘,始知究易學。側聞前哲訓,探源溯河洛。羲皇肇十言,炎黄繼分畫。中有天地心,象像示約略。于今說易者,陳言盡糟粕。我本蒙且鈍,不揣竭探索。忽身入圖中,如囚被拘獲。初坐第一環,非囊又非槖。默數生平過,仰愧俯亦怍。但汗時浹背,如衣匪澣濯。強欲自支蓋,百蝟刺心膜。意此致知關,是非務明確。展轉出一環,二環更危悚。力重郛又堅,白黑昭善惡。時而當我顛,泰岱壓禽㲉。時而著我足,萬仞駭溪壑。骨肉立粉 IMG_256 ,无從避觳觫。力持寅直志,始獲稍存作。念此人鬼關,毫末難假托。三環較近人,又似彌天博。旋轉倏萬形,精光旁四燭。迸裂見八卦,赤黝更駁犖。乾坤非目盡,六子略窺度。離乃心之體,炎炎比火灼。坎乃才之任,直如天柱卓。心聲耳自聞,恍友相酬酢。

見離如日輪出海,火光四射,坎黑如立柱,撑天拄地耳。聞人語云:如此无一毫遮蔽,无一息間斷,方成個心體。又云:撑天拄地,方可言才。伊尹聖之任,纔盡坎之用,終不見謂我者】。

震艮始終維。

兩卦相對為經】。

巽兑人已絡。

兩卦交織如緯】。

一經又一緯,午逹任交錯。欲濟慙无梁,欲啟憤无鑰。

聞語云:至要只大明終始一語,汝體會着。又云:習坎維心亨,不習无不利。汝意云何?】

圖畫困我靈牀,第委軀殻。妻子謂我死,四走問醫卜。先者桂附施蟲,蟲肆焚爍;後則犀連竝冷,冷轉氷澤。

醫用桂附,則身如火口食,此離之象。上古禽獸逼人佃漁,取以為養而除其害,人貴物賤,乃嚮明而治第一事,則離之義也】。

包羲氏没,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神農,姜姓,火德之君,以樹藝為耕稼祖,後世號為藝祖。耜,耒首起土處。古者斲木,後世加以金耒,則身與柄總名也。兩木相附,後動前入,中互艮坤,手把耒而入坤土,此益之象。上古鮮食而已,至此穀食始興,為功於民,甚則益之義也】。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復其所,蓋取諸噬嗑。

離為日中,震為足,為動,為大塗,致民奔走偕來象。中互艮山坎水,百貨所出象。離互坎,交易象。震動互艮,止退而得所象。皆噬嗑之象也。物情不相合,市司平其價以合之,則噬嗑之義也】。

神農氏殁,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一本无變則通句。

○黄帝,姬姓,名軒轅,土德之君,以有中德,故後世號為黄帝。羲、農之時,民俗朴野,至黄帝、堯、舜,風氣漸開,守其故而不變,則厭倦之意生,而不可以久。三聖通其變,所以使民不倦,而又不見改作之迹,但存者神,過者化,與民宜之而已。蓋窮必變,惟通其變,乃可久也。

李文貞曰:道法至黄帝、堯、舜而備,故總其變通趨時者而極論之。乾為衣,坤為裳,垂衣裳以治乾坤之象,而无為而成,尤乾坤之義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句)。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以下,皆黄帝、堯、舜之事。或黄帝臣化狐作舟,或虞姁,或奚仲子番禺,意必逓詳其制也。刳虚其中使可載,剡薄其尾使可掉。濟不通,謂横而截流以渡。致遠,則或溯或沿,及百千萬里也。上風下水,中互震木,風引虚舟行於水上,此渙之象。又互艮止,自此動而行,至彼繫而止,无遠不聚,則渙之義也】。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服,許慎作 IMG_256 ,又作犕。

○少昊作牛車,奚仲作馬車。隨卦上兑下震,中互艮、巽。震為車,又得乾初為馬。巽為繩,又得坤初為牛。艮為鼻,為拘。牛性奔,以繩繫其鼻,則受制。馬力散,以繩四拘之,背有韅,腹有鞅,前有靷,後有絆,則力完,皆隨之象。而牛馬隨人所使,車動於下,人悦於上,又隨之義也】。

重門撃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豫卦上震下坤,中互坎、艮。坎為盜,艮為門,為闕,為閽人,為手擊,為止。震為柝,立門地上,閽人手上撃木以止寇盜,皆豫之象。而宼未至而早防之,又豫之義也】。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傳言赤冀作杵臼,又后稷制舂。小過上震下艮,中互兑、巽。震木艮土,互兑毁折,斷之掘之。艮止於下者臼,木動而下入者杵,小過之象。震、巽二木在兑澤間,亦有濟義。民自神農始得粒食,至后稷而舂簸興焉,食益美矣。然食精乃能養人,於義不妨小過也】。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暌。

傳言黄帝臣揮作弓,夷牟作矢。暌卦上火下澤,中互坎、離,為木堅,堅多心,又為弓矢,鋭於前,為水火相激,去而甚遠,暌之象也。朱子曰:暌乖然後威以服之,剛明服遠而内悦,暌之義也】。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上古荒遠之時,蓋又遠於古矣。凡言易之皆上下兩卦相易也。无妄卦上乾下震,中互巽艮,乾為野,艮為山穴,巽為入處。傳言黄帝作合宫,孟子言堯時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是黄帝雖作宫室,猶未及民。至堯舜教民,乃漸廣也。棟以上承,宇以下覆,震雷互兑澤,皆在天上,有風雨象。而震木可為棟宇以待之,大壯之象。而室取壯,固亦其義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衣,去聲。

○衣猶覆也。虞翻曰:穿土封,聚土樹。中孚卦上巽下兑,中互艮震,兑為壑,巽為薪,以艮手動尸,委之壑而覆以薪象。記言有虞氏瓦棺,周則革木棺備。大過巽木入重泉,有葬之象。而送死大事,寜過於厚,亦大過之義也】。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履之卦上乾下兑,中互巽離,巽為繩,離為治,又上下分定,亦治之道。上古恐有遺忘,則結繩以記之。後世事日煩,詐日起,必書以詳之,契以合之,乃徵信也。工,兑口,下乾文,以口語載之。文,書契之象。而有書契,則事明而易決,夬之義也。

○大過及夬皆互純乾,乾為父為君,葬厚父子之仁,治察君臣之義】。

右第二章。

承上守位、聚人、理財而言。君如此,乃无愧於天地之大德也。

朱氏曰:罔罟耒耜以足民食,舟車交易以通民財,弦弓門柝以防民患,杵臼以利養,衣裳以文身,宫室以安生,棺椁以送死,所以為民利用安身者,无遺憾矣。然器利用便,則巧偽必生,故以夬之治察終之,亦誠有不得已焉耳。上十三卦皆理財正辭,夬則禁民為非也。

錢氏曰:此皆推廣天地生生之大德,而見於變之實功大業也。

李文貞曰:聖人之道,以仁義為本,故列代相承,所以創制宜民,非仁即義,其逓有變通,時不同耳。以申立本趨時而終歸易簡之意。

愚按:十三卦始於離,後天之乾也;終於夬,決盡則為純乾也。人禽之判在離,治亂之分在夬。孟子好辨章,其義本諸此。其大義,正其大仁也。異學好言平等母,乃真不仁歟?又:易之象无所不包,聖人制作亦无往不與道合。就易觀之,見其有取於是耳,非制器時必此卦尚此象也。他器他卦,亦可放是推之。李文貞本合上天地之大德至下象也者像也為一章】。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由十三卦觀之,可知无卦不有象,而象也者皆像,此易簡之乾坤可知己。但彖之象,就其一卦上下兩體之材而言,或主隂,或主陽,有相為用不相為用,而吉凶之象已見。至爻之象,則并其愛惡情偽而效而出之,不惟有吉凶,而且有悔吝。見合理則吉,悖理則凶,離而合者悔,合而離者吝,正欲使天下之動皆歸於正而吉也】。

右第三章。

結上二章,以起下章。見易之象,以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人必體此象於身,知吉凶悔吝之皆由於動,而貞夫一也】。

第四章

陽卦多隂,隂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隂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奇,音基。耦,一作偶。德行之行,去聲。後放此。

○乾陽貴,故為君。坤隂賤,故為民。就一身言,則心者乾君,而耳目手足坤民也。震坎艮皆乾,用其九於坤而為陽卦,皆一陽二隂。巽離兑皆坤,用其六於乾而為隂卦,皆一隂二陽。所以然者,陽卦以畫之奇者為主,隂卦以畫之耦者為主也,而德行亦於是乎分矣。盖以陽為主,則隂必聽命於陽,而其心一。以隂為主,則陽將反受役於隂,而其心貳。此君子小人之道所為分,内而一身之志氣形神,外而國家天下之尊卑邪正,莫不皆然也。舊謂隂卦凡四畫,陽卦凡五畫,稍誤。盖奇耦止以代黑白,不可謂兩儀凡三畫,四象凡十二畫也】。

右第四章。

此承貞夫一之意。以彖之材言之,明卦有君子小人之辨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信一作伸,蛇一作蛇

○咸以乾體入坤體中,而四尤乾之中,所稱剛健中正,純粹以精者也。同歸者,根本之地,如人之有家,一致者必赴之塗,盡人所當至者也。同歸一致,乾之專;殊塗百慮,坤之闢。兑互乾在西,月與寒象;艮互巽在東,日與暑象。乾聚於中為屈,坤分見於上下為信。義无不正,乾之一也;利有正有不正,坤之兩也。以乾為主,則利者義之和矣。蟄,神變之所藏也,言人為此憧憧之思,何哉?天下之動貞夫一,故正者必同歸,必一致。惟同乃能殊,惟一乃能百。殊者同之變,百者一之化也。苟不得其同歸一致,而漫事於殊塗百慮,則憧憧之思盡成妄耳。且夫往極於外,似信而實屈;來反於内,似屈而實信。順其屈信之宜,則義也而利自生矣。大而日月寒暑,細而尺蠖龍蛇,无不一信一屈,而以屈為信也。况此有屈有信,有往有來,乃兩之所以為化,而究非一也。夫下有一而神者乎?人由殊塗百慮之中精研之,以求一致同歸之義,而入於神,則得其一,而所以致用者在此矣。由此推而致用,用无不利,用利即身安,而内之德不且日崇乎?雖德之崇未究竟何如,而神已入之,且必窮之。至於窮神,則得乎一之神,自識夫兩之化,而天地之化亦默與之契,而无不知德之崇,於是極盛矣。而要其始,惟於義見之真,故動皆貞夫一耳。憧憧之擾,誠何益哉?

○朱子曰:因言屈信往來之理,而推以言學,亦有自然之機。精研其義,至於入神,屈之至也,然乃所以為出而利用之本。利其施用,无適不然,信之極也,然乃所以為入而崇德之資。外内交養如此,自此以上,則无所用其力矣。窮神知化,則德盛仁熟而自致耳。然不知者往而屈,自致者來而信,亦莫非感應自然之理也。張子曰:氣有隂陽,推行有漸為化,合一不測為神。

又曰:一故神,兩故化。

又曰:神天德,化天道。

蘇氏曰:往來屈伸皆二也,而以明一者,唯通二為一,然後其一可必。

朱氏曰:同歸者,如君臣有義,父子有親,窮此謂之窮神。一致,如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知此謂之知化。不求德之盛,而盛已无可加矣。

鄒氏德溥曰:往來屈信者迹,无往无來、无屈无伸者神,此其同歸一致者也。顧神不可以潦鹵入,必精其義以入之。入神則无思之思,思无不當;无慮之慮,慮无不審,故用利而身安。泰寜无事,德之所由崇也。然此境猶可知,過此不可知矣。神不可測,安所容吾窮?化不可為,安所容吾知?窮乎所无容窮,知乎所无容知,斯德之盛也夫!

孟子曰:聖不可知,謂神其有以逹此矣】。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將至,妻其可得而見邪?

死其,陸云:一作死期。

○困,謂有意害人。小人而欲害君子,是非所困而困也。據,謂必使自有。小人乘君子之器,是非所據而據也。

錢氏曰:君子精義,故利用安身,自入於神。小人出乎義,入乎利,則名辱身危,日廹於死。

○楊廷秀曰:君子之困,非我自致之,故身困而名不辱】。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物而動者也。

括矢,扣弦處不括,若矢離弦,疾之至也。蓋承上君子之利用而言,精義入神,則器成矣】。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又因上名辱身危而言,狥利以貳心,則惡日積矣】。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繋於苞桑。

安危以身言,存亡以家言,治亂以國言。君子固利用安身,然君子之心,正不敢自以為利也。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戒慎如是,不惟身安,而國家亦可保矣。又因上利用而推言之。

○錢氏曰:君子動而不拈,出而有獲,則為安,為存,為治。小人始於小惡,積於大罪,必為危,為亡,為亂】。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尠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小人知安不知危,必至凶於家,害於國矣,又何以保其身哉?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未有不敗者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寜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瀆,一作黷。正義云:或作吉凶之先見。定本无凶字。

○身之保與不保,繋於用之利與不利;用之利與不利,繋於義之精與不精。而精義之至,是為知幾。蓋精義斯入神,而知幾則其神也。凡人上交而自以為下,則必逾下之節而謟;下交而自見其上,則必挾上之勢而瀆。蓋此介在幾微之間,不容有毫末之過,知幾則其動至微而已。見其吉,見之至明,即赴之至決。其所作者,寜復有姑待而不斷者哉?蓋君子之知幾也,知其微即知其彰,而見之甚明;知其柔即知其剛,而赴之甚決。其為萬夫之望,宜矣。

:幾善惡之論,自周子發之。然此乃是誠之者之事,至誠无惡也。幾只是善之見端,故但吉之先見】。

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君子知幾,自无不善。若顔子者,其殆近此幾乎?蓋其有毫末之不善者,如明鏡之纎塵,而有不善未嘗不知,其見亦甚明;知之未嘗復行,其斷亦甚決也。不遠即復,則未達,祇一間而已】。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絪緼,一作氤氲。

○絪緼,交密之意。知幾者,精義之至,所謂歸之同、致之一者,此也。然此孰非天地自然之道哉?夫天地一隂陽,男女亦一隂陽,故天地者男女之大,男女者天地之小。天地以氣交而絪緼交固,萬物之化於是乎醇焉;男女以形合而精氣凝結,萬物之化於是乎生焉。然必皆致其一而後化,固未有以雜而成者也。

○孔氏曰:天地无心為一,二氣自和;若有心為一,則不能使萬物化醇矣。

黄氏端伯曰:澤山為咸,山澤為損,咸一致,損致一,致其一則一致矣】。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興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撃之,立心勿恆,凶。

郭京上不與作不輔。

○得致一之道,則在已者身必安,心必易,即以與人,其交亦必易定也。夫身安則動无煩擾,心易則語无險詖,交定則信在言先,用利而德亦崇矣。不然,我之不一,而望人之與我傷之,不免是懼,曾何益之有哉?

○翔曰:恆者咸之綜,而損者咸之上下易所當參觀者也,故以咸始損】。

右第五章。

亦承貞夫一之意。以爻效天下之動言之,見君子之道在致一,小人之道在貳心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隂物也。隂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无形之易,括於兩畫中,故易之藴。有象之易,闢於兩畫後,故又謂之門。撰,具也,轉也,猶禮撰杖屨之撰。伏羲之圖,止名乾坤,未名易,而已為易之門。蓋變易之道,總自一隂一陽出。自伏羲以黑白辨隂陽,而乾為陽物,坤為隂物。然渾然一圖,未嘗剖判,隂陽猶合德也。但黑隂白陽,而剛柔則既有體矣。由是加之,而見陽轉而上,隂轉而下,則四象者,天地之撰,而乾坤已體之。三加而以剛遇柔,生兑之說、離之明、震之動;以柔遇剛,生巽之入、坎之䧟、艮之止。此皆神明之德,而乾坤亦已通之也。易之門如此。天地之撰,神明之德,其變易者,日出而不窮。而其所以體之通之,則乾一於健,坤一於順而已】。

第六章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耶?

越許慎作 IMG_256

○文王序六十四卦,各繫以名,剥、復、否、泰名以時,師、訟、漸、歸妹名以事,井、鼎名以器物,頤、蹇名以人官,可謂雜矣。然總不越於天地之撰,神明之德也。意上古風氣渾朴,世變未開,歷夏及商,世變多矣。文王乃以衷世之事,悉寄之象,而教人以處之之道耶?】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伏羲圖圖始於内而終於外,由太極而兩儀,而四象。卦之所由來,成於八,重於六十四,則逹於外而為往矣。文王觀圖之内外,其成於外者易見,生於内者難知。既彰其往,又察其來,引外以入内而微其顯,推内而出外以闡其幽。雖圖之開不始於文王,而立之名而名當,象之物而物辨,繋之辭而是非正、吉凶斷,則至文王而伏羲設象以盡意者乃大明,而易之用於是乎備矣。如歸藏,需名溽,畜名 IMG_256 ,謙為兼,震作釐,坎作犖,晉作齊,濟作 IMG_256 ,則尚多未當未辨者】。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名不徒當,而且取類於天地神明,名則小而類則大焉。辭不徒斷,以範圍天地,以曲成萬物,旨甚遠,故辭亦甚文焉。言不徒正,而且能曲,而中乎事物之情理。物不徒辨,而且顯設者,其中更有无盡之藏焉。要其所以為此者,豈文王不憚煩而好辭費哉?凡以君子之道一,而小人之道貳,則貪於利者,詐偽爭奪起而失必多。文王因其貳而思所以濟之,故於得則豫報以吉,失則豫報以凶,欲民去其貳以貞夫一,此衷世之志也,亦誠有不得已焉耳】。

右第六章。

此言文王之繫辭,皆因小人之失在貳而作也】。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民行貳,則憂患生矣。聖人有與民同憂患之心,故易不得不作也。或專以文王羑里、周公居東當之,恐泥】。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修,馬作循。

○欲免於憂患,莫如修德。聖人教以修德之方正,使人不入於憂患。即遇有適然,而所以處之固有道焉,不徒為无益之憂患也。九卦於德尤切,故列陳之。非禮无以立,故必履於禮,始有其基。而滿則易盈,故惟謙乃能持之使不傾。二者,持身入世之大端也。下又以修之目及其序詳言之。人性本善,貪於利欲則喪之。復則一陽來反,天心見焉。因此而充長之,則希聖希天,亦可望也。而不常久,則一暴十寒,理不勝欲。即日至月至,其頻復者,能无厲乎?故次以恒。欲修德,必去其賊此德,務其滋此德者,故次以損、益。至於處困而不變,乃可謂見之明,守之確。又進而不易乎世,若邑改井不改。又進而因時制宜,若風與時行,則不惟可與立,且可與權。蓋復、恆、損、益皆以持身,而困、井與巽以入世,是德之成也。

按:卦乾一兑二為履,坤八艮七為謙,震四巽五,天地之氣相薄於中,故九卦震、巽獨多,而巽尤多時行之妙。惟風有而不見其體,動而不見其用也,獨不及離。處憂患宜晦,所謂用晦而明也。

鄒氏曰:處亨易,處困難。困得而不喪,井无喪无得,巽則无險不夷,无危不安矣,何憂患之足慮哉!】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此明九卦之材,修德者所以必取之之故也。禮順人情,似甚和也,而當乎天理之正,則又至焉。謙以尊人,似晦己也,而人莫能上,則又光焉。一陽之復,其幾甚小也,而天心之見,則於物甚辨焉。平居之恆,事甚雜也,而能久於其德,則不厭焉。損之道,懲忿窒欲,先甚難也,而習之日熟,則後易焉。益之道,日積月累,長且裕也,而勿正勿助,无設心焉。身之困厄,時或窮也,而无欲自得,道則通焉。井居其所,无所改也,而功足以及物,用則遷焉。巽順於物,稱可知也,而時行之妙,體又隱焉。九卦之妙如此】。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此乃言人之用之以免於憂患,與處憂患而終自得其我之道也。行過方則戾於物,履以和之;禮過嚴則忤於俗,而謙以制之。善端初復,則其自見為最明;善行有恆,則其所操為可久。害莫甚於徇欲,而損以遠之;利莫樂於為善,而益以興之。困而自反,則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怨之所以遠也。析義若井之浚,則智日深,而所辨於義者必精矣。處物若風之行,則心善入,而所及於物者自稱矣。以此而處憂患,豈不各盡其道哉!】

右第七章。

朱子曰:三陳九卦,以明處憂患之道。

愚謂:此皆聖人之因貳以濟民行者也。蓋天下之道,一於正必吉,雜於邪必凶。民有貳心,則或動於邪而憂患出矣。至入於憂患,而又展轉以求趨避焉,是走愈疾而求影之不動也,不可得矣。故道莫若自修焉。若自修而或有意外之義,則非守道君子之憂患也。

朱子曰:聖人偶說九卦道理自足,非謂他卦皆非所以處憂患。張氏曰:始於踐履,終於知權,此聖學之全功也,豈僅足以處憂患哉!】。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其為道也屢遷。

不可遠則甚切於人,屢遷則初无可執】。

變動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卦必六位,初、三、五為陽,二、四、六為隂,未有所畫之卦,則六爻皆虚位也。有時剛上柔下,有時柔上剛下,變動周流,則此六位之隂陽不可為常法,唯變而居此者,以視其義之所適何如耳。此承上屢遷而言之】。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屢遷,故不可為典要,然非果无典要也,其要在文、周之繋辭矣。蓋剛柔上下,或自内卦而出在外,或自外卦而入在内,皆有自然之法度焉。在内固為主也,而在下則志難伸,可懼;在上固志行也,而在外則已為客,又可懼。文王、周公之繫辭,要在使人知懼而已,且不特於憂患明之也,并其所以憂患之故亦明之焉。蓋存亡吉凶,分於一念之敬肆,則此繋辭之使知懼者,不如師保董之,即如父母臨之。於初念之發,即率此繋辭以自省所向者。一乎?貳乎?貞夫一則吉,即於貳則凶。是此繋辭既有典常之可循,而非不可為典要者矣。然苟非誠能學易之人,則道雖典常,而人不行道,道亦不能以自行也。蓋使人知懼者易,而人不知懼,則易亦无如之何矣。此乃承不可遠而切言之。學者於易,常能无有師保,如臨父母,則亦可洗心藏密矣。此二語學易心法】。

右第八章。

【胡氏曰:此論觀變玩辭,為學易心法,而深有望於其人。

愚謂:承上處憂患之道而言,聖人與民同憂,故使人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欲人警惕,以免於憂患也。人不自惕,此道豈能自行哉?

胡氏煦曰:上章言卦,釋文王之易。此以下言爻,釋周公之易】。

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卦有定體,故質,然非卦之遽成此質也。畫之初爻即羲圖之兩儀始判,由此隂陽交易,積之至上而質乃成,是原始於初,要終於上,以為此質也。物指六畫之隂陽,六十四卦各有六爻,總以隂陽相雜而居,則就各位觀之,其居此者各有其時,各有其物,故文之彖據卦之質以定吉凶,而公之爻唯據其時物以為言,不盡同於文所云之吉凶也。

○由未揲等論,則位為虚,畫為實,位无定而畫有定。由既有卦論,則卦為體,爻為用,體有定而用无定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原始於初,則初者卦之本,善惡方分於此,故公多為擬議之辭。要終於上,則上者卦之末,善惡之積於是已成,故公多為明決之辭,以其知之有難有易也。若夫中四爻則又與初上之本象不同,蓋二至四互一卦,三至五互一卦,如屯上卦綜蒙下卦,皆坎水也。而屯之坎互艮止,則其膏屯;蒙之坎互震動,則其亨行。其物水與山與雷雜,而其德之䧟,亦以止以動而轉矣。而是所雜所撰,人有是非之辨焉。如義當止,則以震互艮是也,而艮互震非;義當動,則以艮互震是也,而震互艮非。其餘諸卦之互,莫不皆然。蓋文王之卦,既以成實之善惡定吉凶,而公又取六爻所雜之時物,一一審度之,而其吉凶乃辨析无遺矣】。

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周公辨析六爻,至詳至密,要亦據文王之名卦,與其彖辭之大義而析之,非有加也。苟據全卦,原其始以要其終,則存亡吉凶,灼然昭著。君子居而玩其象,其所當居者已可知。知者玩其彖辭,而思其所當行、所當止,則思又已過半。蓋學必先識乎其大,而後有以盡乎其細也】。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畫自内生,内近而外遠。六畫既定,上貴而下賤。二與四互一卦,故同功。而二多譽、四多懼者,二在内卦,其地近,柔猶足以及之。四在外,則其地遠,非柔所利也。夫位柔者,爻宜濟以剛,而九四每以不當位為懼。蓋人在外,其要歸无咎者,大率以用柔為中。若二在内,則柔固正中,而剛亦足以自立而多譽矣。三與五互一卦,故同功。而三多凶、五多功者,五在上卦,其位貴,其道能以自行。三在下,則其位賤,志有不得伸也。夫位剛者,爻宜濟以柔,而六三每以不當位為凶。蓋人在下位,則欲有所事者,必剛乃足以勝之。若五居貴,則剛固正當,而柔亦以貴下人而多功矣。蓋卦言不當位者,否、豫、噬嗑、暌、震、兑、中孚、未濟皆六三,晉、解、萃、夬、豐、旅、小過皆九四,故於此特明之。然此亦據大槩而言,若晉之六三亦衆允,萃之九四則大吉也】。

右第九章。

詳言爻位。

○胡氏煦曰:伏羲之圖,太極内,上爻外。太極无可指名,初爻則兩儀之始判也。所有爻位,皆自此生。初之性情,纔見端倪,故難知。上則性情己定,故易知也。順論之,則初為兩儀之肇分。逆論之,則五即兩儀之未定,故五尚有兩卦相同。二為四象之既呈,四猶四象之,故四尚有四卦相同。順三為八卦之既成,逆即八卦之含藴,故三尚有八卦相同。逆二如重儀,尚有十六卦相同。逆初如重象,尚有三十二卦相同。順之逆之,皆具此妙。

又曰:上爻定體,遂與太極相對,皆專精而不分】。

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廣大外无不包,悉備内无不有。析言之,則廣即地道,大即天道,悉備即人道也。以德言謂之極,以能言謂之才。卦必三畫者,以象三才。而三才各有隂陽,故重之而六畫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三才之位有定,而三才之道无定。天道能下濟,地道能上行,而人之道能上下與天地同流。變動如此,故不天位、地位、人位,而爻。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以是无定之爻,處於有定之位。言其位,則上貴下賤,内近外遠,其尊卑疏戚之分迥殊,是之謂物。言其爻,則往來上下,綜之錯之,是之謂文。其間或以隂居陽,或以陽居隂,或以隂乘陽,或以陽下隂,其不當者甚多。然或以各正為法,或以相濟為功,或以相求為用,或以相比為嫌,則吉凶於是乎生。此觀象玩占所為,必審之於其道也】。

右第十章。

承上章爻位而言,以終前八卦成列因而重之之說,見吉凶之生乎動也】。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者之易音異,王申子作傾者使易。

○乾坤圖象始於伏羲,雖其後或演為歸藏,逓有發明,而要不足盡伏羲之藴。至文王演為周易,道乃大興。蓋亂不大則世變未極,而非聖人之盛德,亦不能盡處變之妙。當殷之末世而變,故盡呈文王以與民同憂之盛德,當此其能不一一為之所乎?故其辭危。然非文王故為此危辭也,天下之事,得失存亡,總繋於一心之敬肆。心以為危,則危者可使之平;心以為易,則易者可使之傾。此其道无所不該,大而家國天下,細而飲食起居,百物皆有不能廢者。文王作易,亦使人懼以終始,而要歸於无咎焉耳。不然,始之不懼,已悞於初基,即始懼而終驕,亦隳於末路,雖欲无危,豈可得哉?子曰:五十以學易,可无大過矣。

又曰:文王既殁,文不在茲乎?聖聖相傳,知懼而已】。

右第十一章。

應前衰世之志及其有憂患之意,所謂聖人之情見乎辭也。衆人之憂患以己,聖人之憂患以民。一夫不獲,時予之辜。一民溺,由己溺;一民饑,由己饑。孔子以一亂懼作春秋,孟子以一亂懼距楊、墨,此與民同患之心,實有不能自已也。嗚呼,豈不仁哉!】。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則柔交而難生,是險阻生於乾坤之交也。唯乾坤之交生險阻,則亦唯乾坤之純一知險阻。夫乾,非天下之至健乎?其德行固易者也。夫坤,非天下之至順乎?其德行固簡者也。自坤索於乾,而乾之中陽入坤,一陽遂為二隂所險,而成坎之險。然而易者,固乾也。以其易,自足知其險。能入乎險,即能出乎險。而震以動之,出險之始;艮以止之,濟險之終,皆此至健為之也。自乾索於坤,而坤之中隂入乾,二陽遂為一隂所隔,而成離之阻。然而簡者,固坤也。以其簡,自足知其阻。明乎所以阻,即可平其阻。而巽以入之,闢阻之始;兑以悦之,夷阻之終,皆此至順為之也】。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朱子云:侯之二字疑衍。楊氏云:侯字當作民。

○王弼云:能有為之謂侯。

愚謂:古人凡衆多者謂之侯。大雅維予侯興,侯于周服,此謂衆民也。乾易,坤簡,則有以自悦于心,而不以險阻自困矣。示人易,示人簡,并有以通衆人之慮,而使人知險知阻矣。夫欲成天下之亹亹,必先定天下之言凶;欲定天下之吉凶,必其研衆人之慮。而能研衆人之慮者,又未有不先自悦其心者也。是故悦心,則口之所云,身之所為,以言以動,皆有變化自然之妙。而知幾其神,吉之先見,吉事已知其有祥矣,而又能研衆人之慮。立之象,而象事可以知器,制器者尚之。立之占事,可以知來,卜筮者尚之。此皆所以定吉凶而成亹亹者也。

○劉績曰:吉事,當作言事,謂以言者尚其辭也。亦通】。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天地无心而成化,其能不待言也。聖人法天地之易簡,而能悦心,能研慮,則天地設位,聖人成能,而聖人之能,一天地之能矣。至於象占設而卜筮興,則與人謀之,又與鬼謀之。其定吉凶而成亹亹者,非直聖人成能,即百姓亦可與能矣】。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伏羲不言象,而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是既以象告也。文、周不言情,而繋辭命之,動在其中,是又以情言也。何也?吉凶悔吝生乎動,而所以動者各有情。情之所以遷,或因所居之位,所接之事,所遇之人。自八卦設,而剛柔雜居,譬之男女相遭,邪正相反,貴賤相臨,而吉凶已可見。故易之變動,其使人趨吉避凶者,皆以利人而言之。其明著夫吉凶者,正著其情之遷,或貞夫一,或失之貳也。情遷如何?人情有所愛,又有所惡,則愛惡相攻,而吉凶已生矣。其愛惡之人,或遠或近,則暱近忘遠者有之,舍近圖遠者有之,而悔吝又生矣。且或情實愛之,而勢有不得親,情實惡之,而勢有不能却,則其愛惡又有情與偽,而利害更生矣。大約不相得而地遠,則害猶不相及,故凶害悔吝,唯近而不相得者多也。伏羲以象告於前,文、周以情言於後,其欲使百姓與能之心,則一而已】。

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情動於中,則辭見於外,故人之言,莫不自肖其情也。聖人見爻有愛惡情偽,亦繋之辭以肖其情。人之辭吉一而已,而失者五焉。爻之動吉一而已,而凶悔吝三焉。人玩易之辭,不可不慎,動以貞夫一也。

○虞翻曰:慙者坎人之辭,枝者離人之辭,寡者艮人之辭,多者震人之辭,游者兑人之辭,屈者巽人之辭。

又曰:兑毁折故叛,巽進退故疑,坎喜䧟故誣人,離喜麗故失守。

愚謂:天下之情,八卦固无不該,但聖人止舉言之,自肖其情,以况繋辭肖物之情,非必一一牽配也。且將叛為兑人之志辭,慙為坎人之辭,不反不相肖乎?故不取其說】。

右第十二章。

統結下傳之意。

○黄端伯曰:乾坤,氣之純,餘皆天地之雜也。離而險阻之途紛矣。乾坤純,故知天下之險阻。聖人體天地之純,故能定天下之吉凶。知者,能之本也。百姓與能,則亦可分聖人之知以成其德行矣】。

周易洗心卷六

<經部,易類,周易洗心>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