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卦:䷄【乾下坎上】
錯晉|綜、【上下】易訟|互睽|初六變井|九二變既濟|九三變節|六四變夬|九五變泰|上六變小畜
需,有孚光,
【馬、鄭句】。
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鄭讀秀訓陽,秀而不直前,畏上坎也,非是。
○其卦下乾上攻,兩在天上而未下,故為需。需之文,雨在天上,鳥伏卵曰孚。坎中實似鳥之
身兩旁開,似鳥之翼。鳥之服卵,積誠而俟其自化也。互離,光象。乾,利涉象。坎為水,大川象。
○坎體中實有孚信之心,且坎藏戊土,主信也。進而在上故光,光則亨。冇,孚而光則貞。此就上體觀之,而知其吉也。就下體觀之,知險涉坎之大川,需而不遽進,不又利乎?
○凡震、坎、艮,皆乾之用其九于坤,以是三卦遇乾本體,則用在震、坎、艮,而乾无用矣,需、訟、无妄、大壯、遯、大畜是也。故此卦用全屬九五,但乾居上體則全不用,居下體則已交于地。冇,不用之用焉,如此之利涉大川也。若與他卦合,則大約以中爻為用】。
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以卦體、卦德釋卦名。需,待;須,資也。凡有所須于人者,必需遲以待之。今九五剛在險中,須乾共濟,而乾知險,見險在前,又不遽進,能无需乎?大待敕不前,必至失陷。而此以需為義者,坎之中本自乾來,其剛健足以自立,而乾之剛健與五同德,氣類實足以相資,是其義不困窮,故可需也】。
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上位字,鄭作涖。
○以卦體釋卦辭。坎本乾之中,今全乾在下而坎上之,是五之正中,乃全乾之氣上行,而位乎天位以正中,非僅若屯、比諸卦之正中也。正中固貴,而位乎天位以正中,則極其光而亨可知,此其正之所以吉也。且五本以乾往坤,今以全乾往而相濟,其利涉也必矣】。
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王肅作,雲在天上,
○坎為水,飲象。又中滿,食象。乾為福慶,宴樂象。
○不言水,猶需未雨也。曰雲上于天,見需之主在五也。朱子曰:雲上于天,无所復為,待其隂陽之和而自雨耳。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作為,但飲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吳氏澄曰:宴者,身之安;樂者,心之恬也。
愚按:正中自守,其能需在坎;不犯難行,其能需在乾。要其相須共濟,各有道焉。不然,不能自立而望救,與往救而畏葸不前,且載胥及溺而已】。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郊,乾象。天曠遠,郊亦曠遠。
○初遠于坎,未入互體,故恒易知險,初獨專之,利涉大川,正用此也。如是,何咎之有?】。
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 ,无咎,未失常也。
【難,去聲。王弼本脱无咎二字,馬、鄭諸本俱有之。
○乾以往而有功,初不犯難行,似異心矣。然所以有功,正以不輕犯難,恒易之德固如此,豈失常哉?】。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沙,孟作沙。衍,鄭作沚。
○互兑有言象。
○沙在水邊,漸近于坎,始疑,故小有言。同德相孚,故終吉。
○變既濟則終凶,蓋急濟則犯難故也。此相反,正可以相通】。
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孟喜衍字句。
○水在中行曰衍。坎之孚在中,故與乾同志,始雖以互兑而疑,終必以往有功而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寇,坎象。
○泥上之近水而濘者。坎之剛中,需乾共濟,本不為二隂所䧟,則四亦未成于寇,而三以重剛廹之,四竟成寇矣。五自乾出宼,五即以寇乾,是寇之至,乃三致之也】。
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宼,敬慎不敗也。
【虞乾為敬。
○三雖近險,然災非切身,本在外也。自我致之,乃成災耳。然能敬者乾之德,能如乾三之惕然,豈至敗乎?此子又為致寇者進一解,見如此則亦可吉終也。
○水流濕情也。二三互兑,三變亦兑坎䧟。不我及乎,不節之嗟,亦坎水注澤之象】。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坎為血卦,歸藏乾為血卦。
○隱伏穴象。坎之陷陽者二隂,故四上皆穴,四互離明,故能出。
○五與乾相須,四以隂隔之,故于初為難,于二為言,于三為寇,而身亦在殺傷之中矣。然互離明,猶知應初,故雖需于血,而猶能出自穴】。
需于血,順以聼也。
【坎本坤體,故能順。坎為耳,故能聼。
○四能順聽于陽,則无災寇而險自平矣。
○四變夬,恐其聞言而不信,亦相反而義正相通】。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此需卦之主,故飲食宴樂獨專之】。
酒食貞吉,以正中也。
【今本作正中。據叶韻,則當從古本作中正。
○酒食貞吉,豈惟酒食哉?以其中正之德,實自乾來。乾之全體,必以其同德向往之,難自濟矣。此所謂位乎天位,以正中者也。不然,及時般樂,何濟之有?
○五變成泰,險已濟可知】。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處互離外,故入穴不能自出。
○三人,謂乾三爻與五同德,故偕來。本非上所致,故為不速之客。然能敬之,則己雖無出穴之明,亦因五而偕出也。彖以全體言,故乾曰往。此就上體言,故乾曰來。
○三敬而上亦敬,敬以坎自乾中出也,故曰敬以直内】。
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上非卦主,乾之來為五,不為上,于位原不當,然能敬之則終吉。雖不當位,豈以不當敬而敬為失哉?蓋過于縱弛,寧過于畏慎也。
○李氏光地曰:三致寇矣,敬則不敗。上客來矣,不敬猶未必終吉也,可不畏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