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孙星衍撰《周易集解•卷八》【周易十翼】系辞•上传

[清]孙星衍|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釋文]繫,徐胡詣反,本系也,又音係,續也,字從毄,若直作毄下系者,音口奚反,非。辭本作(清代)孙星衍撰《周易集解》繁体版卷八:系辞上传,依字應作詞,說也。本亦作繫辭上。王肅本皆作繫辭上傳,訖於雜卦,皆有傳字。本亦有無上字者。

【集解】馬融荀爽姚信等分白茅章後,取負且乘更為別章,成十三章。[疏]虞翻分為十一章,合大衍之數并知變化之道共為一章。周氏云:天尊地卑為第一章,聖人設卦觀象為第二章,彖者言乎象者為第三章,精氣為物為第四章,顯諸人藏諸用為第五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為第六章,初六藉用白茅為第七章,大衍之數為第八章,子曰知變化之道為第九章,天一地二為第十章,是故易有太極為第十一章,子曰書不盡言為第十二章。何氏云:上篇明无,故曰易有太極,太極即无也。又云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物,是其无也。下篇明幾,從无入有,故云知幾其神乎。先儒或以上篇論易之大理,下篇論易之小理。[并同]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釋文]卑如字,又音婢,本又作埤,同。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集解】鄭康成曰:君臣尊卑之貴賤,如山澤之有高卑也。[禮記疏]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集解】鄭康成曰:雷風也。陽動陰靜,剛柔之斷也。[穀梁疏]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集解】鄭康成曰:謂水火也。[禮記疏]

吉凶生矣。在天成象,

【集解】鄭康成曰:日月星辰也。[禮記疏]

在地成形,

【集解】馬融曰:植物動物也。[禮記疏]鄭康成曰:謂草木鳥獸也。[御覽]王肅曰:山川群物。[禮記疏]王廙曰:謂山川等。[御覽]

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釋文]摩本又作磨。盪,眾家作蕩。王肅音唐黨反。

【集解】京房曰:相摩,相磑切也。[釋文]馬融曰:摩,切也。蕩,除也。桓元曰:盪,動也。[并同]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釋文]霆,王肅呂忱,音庭,徐又徒鼎反,又音定。

【集解】京房曰:霆者雷之餘氣,挺生萬物也。[釋文]陸績董遇曰:鼓,鼓動也。蜀才曰:凝為電。[并同]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釋文]運行,姚作違行。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

[釋文]大,王肅作泰。

坤作成物。

[釋文]坤作,虞姚作坤化。

【集解】姚信云:化當為作。[釋文]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釋文]易知以鼓反,鄭荀董並音亦。

【集解】姚信云:能當為從。[釋文]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釋文]馬王肅作而易成位乎其中。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釋文]虞本更有悔吝二字。[按]李鼎祚以聖人設卦絕句,觀象繫辭焉絕句。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釋文]虞作晝夜者剛柔之象。

六爻之動,

【集解】虞翻曰:陰陽失位則變,得位則否,故以陰居陽位,陽居陰位則動。[林至德裨傳外篇]

三極之道也。

【集解】馬融曰:三極三統也。[釋文]鄭康成曰:三才也。陸績曰:極,至也。王肅曰:陰陽剛柔仁義為三極。[并同]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釋文]易之序也虞本作象。

【集解】京房曰:序,次也。[釋文]陸績曰:序,象也。[同]

所變而玩者,爻之辭也。

[釋文]所樂虞本作所變。玩,鄭作翫。

【集解】馬融曰:玩,貪也。[釋文]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釋文]疵,徐才斯反。

【集解】馬融曰:疵,瘕也。

无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大小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

【集解】京房曰:辯,明也。[釋文]虞翻董遇姚信顧懽蜀才并云,辯別也。

憂悔吝者存乎介,

【集解】王肅干韓云:介,纖介也。[釋文]

震无咎者存乎悔。

【集解】馬融曰:震,驚也。[釋文]鄭康成曰:震,懼也。王肅曰:震,動也。周氏曰:震,救也。[并同]諸儒以為五者皆數,列貴賤者存乎位是其一也,齊大小者存乎卦是其二也,辯吉凶者存乎辭是其三也,憂悔吝者存乎介是其四也,震无咎者存乎悔是其五也。[疏]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釋文]彌,本又作弥。天下之道一本作天地。

【集解】京房曰:準,等也。彌,遍。綸,知也。[釋文]荀爽曰:彌,終也。綸,迹也。鄭康成曰:準,中也,平也。王肅曰:綸,纏裏也。[并同]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釋文]察於一本作觀於。

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釋文]反終,鄭虞作及終。之說,如字,宋衷始銳反。

【集解】宋衷曰:說,舍也。[釋文]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集解】鄭康成曰:遊魂謂之鬼,物終所歸。精氣謂之神,物生所信也。言木火之神生物東南,金水之鬼終物西北,二者之情,其狀與春夏生物、秋冬終物相似。[禮記疏]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集解】鄭康成曰:道當為導。[釋文]

旁行而不流,

[釋文]流,京作留。

樂天知命故不憂。

[釋文]樂天虞作變天。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釋文]範圍,馬王肅張作犯違。

【集解】費直曰:壽星起軫七度,大火起氏十一度,析木起尾九度,星紀起斗十度,元枵起女六度,諏訾起危十四度,降婁起奎二度,大梁起婁十度,實沉起畢九度,鶉首起井十二度,鶉火起柳五度,鶉尾起張十三度。[晉書天文志]鄭康成曰:範,法也。[釋文]張氏云:犯違猶裁成也。

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釋文]而知,如字。荀爽荀柔之,明僧紹音智。

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釋文]鮮,鄭作尟。

【集解】馬融王肅云:鮮,少也。[釋文]鄭康成曰:尟,少也。師說云:鮮,盡也。[同]

顯諸仁,藏諸用,

[釋文]鄭康成曰:臧,善也。[釋文]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

[釋文]成象,蜀才作盛象。

效法之謂坤,

[釋文]爻法,胡孝反。馬韓如字。蜀才作效。

【集解】馬融曰:爻,放也。[釋文]

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

[釋文]迩,本又作邇,音尒。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釋文]專,陸作塼,音同。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之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也。

[釋文]禮,蜀才作體。卑,必彌反,本亦作埤,徐音婢,下同。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

[釋文]賾,九家作冊,京作嘖。[按]《說文》與京同。

【集解】京房曰:嘖,精也。[釋文]

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釋文]典禮京作等禮,姚作典體。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釋文]惡於嫁反,荀作亞。亞,次也,又烏路反。馬鄭烏洛反,亞通。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釋文]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眾家本並然,鄭本作至賾,九家亦作冊。[按]《說文》敘云: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與九家鄭本同。

【集解】鄭康成曰:賾當為動。[釋文]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

[釋文]議之,陸姚桓元荀柔之作儀之。

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釋文]縻之,本又作靡,亡池反,徐又亡彼反,京作劘。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集解】鄭康成曰:樞,戶樞也。機,弩牙也。戶樞之發,或明或闇。弩牙之發,或中或否,以譬言語之發,有榮有辱。[春秋疏]王廙曰:樞,戶樞也。機,弩牙也。[釋文]

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釋文]默字或作嘿。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釋文]斷,丁亂反。王肅,丁管反。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釋文]或以此為別章,今不用。

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

[釋文]錯,本亦作措。

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釋文]慎,時震反。鄭王同。一本作順,師用義。

【集解】鄭康成曰:術,道。[釋文]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釋文]不德,鄭陸蜀才作置。

【集解】鄭康成曰:置當為德。[釋文]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

[釋文]皆,姚作機。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集解】鄭康成曰:幾,微也。密,靜也。言不慎於微而以動作,則禍變必成。[公羊疏]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

[釋文]為易者本又云作易者。

《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釋文]寇,徐或作戎。

【集解】宋衷曰:戎誤。[釋文]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釋文]乘如字,一讀繩證反。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釋文]諄,虞作悔。冶,鄭虞陸姚王肅作野。

【集解】鄭康成曰:飾其容而見於外曰野。[後漢書注]王肅云:作野音也。[釋文]劉瓛曰:治妖冶也,謂傲雅自得,莊飾鮮明之皃也。[一切經音義]

《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集解】京房曰: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氣將欲以虛來實,故用四十九焉。[疏]馬融曰:易有太極,北辰是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氣。北辰居中不動,其餘四十九轉運而用也。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潛龍勿用,故用四十九也。鄭康成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氣通,凡五行減五,大衍又減一,故四十九也。[并同]又曰:衍,演也。[釋文]又曰: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陽无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并,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并,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并,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并,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五行各氣并,氣并而減五,惟有五十,以五十之數不可以為七八九六卜筮之占以用之,更減其一,故四十有九也。[禮記疏]姚信董遇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畫之數,故減之,而用四十九。[疏]王廙蜀才曰:演,廣也。[釋文]

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釋文]掛,卦買反,王肅音卦。

【集解】張轅曰:初揲掛一次,兩揲不掛。[趙汝楳筮宗]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釋文]揲,時設反,一音思頰反。徐音息列反。[按]唐石經揲作(清代)孙星衍撰《周易集解》繁体版卷八:系辞上传

【集解】鄭康成曰:揲,取也。[釋文]

歸奇於扐以象閏,

【集解】馬融曰:扐,指間也。[釋文]荀柔之曰:扐,別也。[同]張轅曰:初揲先扐右手一蓍於左小指間以倣人,第二揲復於左手取一蓍扐於左手無名指間以象閏。[趙汝楳筮宗]又曰:揲左手不揲右手,但以右手之蓍足滿左手之餘,初揲餘一餘二足滿五,餘三餘四足滿九。次兩揲餘一餘二足滿四,餘三餘四足滿八,為九為六者各八,為七為八者各二十四。[同]

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釋文]後掛京作卦。[按]《說文》同京氏。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集解】鄭康成曰:天地之氣各有五,五行之次:一曰水,天數也;二曰火,地數也;三曰木,天數也;四曰金,地數也;五曰土,天數也。此五者,陰无匹,陽无耦,故又合之。第六為天一匹也,天七為地二耦也,地八為天三匹也,天九為地四耦也,地十為天五匹也。二五陰陽各有合,然後氣相得,施化行也。[春秋疏]

天數二十有五,

[按]唐石經二十作廿。

地數三十,

[按]唐石經三十作卅。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集解】張轅曰:老陽變成少陰,老陰變成少陽。[程迥古占法]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釋文]策字亦作筴。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釋文]期本又作朞,音基,同。

【集解】虞翻曰:陽爻三十六,陰爻二十四,三爻一百二十日,三百者舉大概也。[漢上叢說]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按]唐石經此二十亦作廿。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集解】先儒云:用蓍三扐而布一爻,則十有八變為六爻也。[疏]

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釋文]伸本又作信,音身。

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釋文]酬,市由反,徐又音疇。酢,京作醋。祐,荀作侑。

【集解】馬融曰:祐,配也。[釋文]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釋文]聖人之道明僧紹作君子之道。

以言者尚其辭;

[釋文]以言者下三句無以字,一本四句皆有。

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

【集解】鄭康成曰:此者存乎器象,可得而用,一切器物及造立皆是。[周禮疏]

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故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

[釋文]嚮又作響。[按]唐石經作響,李氏本同。

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集解】王肅曰:錯,交也。綜,理事也。[文選注]

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

[釋文]天地之文,一本作天下。虞陸本作之爻。

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釋文]研,蜀才作揅。幾,本或作機。

【集解】鄭康成曰:研喻思慮。[文選注]又曰:機當作幾。幾,微也。[釋文]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子曰:夫易何為而作也?

[按]李氏本作夫易何為而作也。

夫易開物成務,

[釋文]開王肅作闓,音同。一本無夫易二字。

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

[釋文]圓本又作員,音同。

【集解】鄭康成曰:著形圓而可以立變化之數,故謂之神。[儀禮疏]

六爻之義易以貢。

[釋文]易以鼓反,韓音亦。貢,京陸虞作工,荀作功。

聖人以此洗心,

[釋文]洗,劉瓛悉珍反,盡也。王肅韓悉禮反,京荀董張蜀才作先,石經同。

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釋文]藏,別作臧,善也。

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釋文]殺,馬鄭王肅所戒反,師同。徐所例反,陸韓如字。[按]唐石經睿作叡。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

[釋文]荀虞顧絕句,眾皆以夫字為下句,一本無夫字。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

[釋文]闢,婢亦反,王肅甫亦反。

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集解】

虞翻曰:太極,太一也。分為天地,故生兩儀也。

兩儀生四象,

虞翻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震春兌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歸妹卦備,故《彖》獨稱天地之大義也。

四象生八卦,

虞翻曰:乾二五之坤,則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則生巽離兌。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兌生夏,震巽生秋,坎離生冬者也。

八卦定吉凶,

虞翻曰:陽生則吉,陰生則凶。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已言於上,故不言生,而獨言定吉凶也。

吉凶生大業。

荀爽曰:一消一息,萬物豐殖,富有之謂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翟玄曰:見象立法,莫過天地也。

變通莫大乎四時,

荀爽曰:四時相變,終而復始也。

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虞翻曰:謂日月懸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出庚;八日,兌象見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七日旦,巽象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滅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則離,離象就己,戊己土位,象見於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者也。

崇高莫大乎富貴;

虞翻曰:謂乾正位於五,五貴坤富,以乾通坤,故高大富貴也。

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虞翻曰:神農黃帝堯舜也。民多否閉,取乾之坤,謂之備物。以坤之乾,謂之致用。乾為物,坤為器用。否四之初,耕稼之利;否五之初,市井之利;否四之二,舟檝之利;否上之初,牛馬之利。謂十三蓋取以利天下。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聖人作而萬物覩,故莫大乎聖人者也。

探賾索隱,鈎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爨爨者,莫大乎蓍龜。

虞翻曰:探,取。賾,初也。初隱未見,故探賾索隱。則幽贊神明而生蓍,初深,故曰鈎深。致遠謂乾。乾為蓍,乾五之坤。大有離為龜。乾生,知吉。坤殺,知凶。故定天下之吉凶莫大於蓍龜也。

侯果曰:亹,勉也。夫幽隱深遠之情,吉凶未兆之事,物皆勉勉然願知之,然不能也。及蓍成卦,龜成兆也。雖神道之幽密,未然之吉凶,坐可觀也。是蓍龜成天下勉勉之聖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孔潁達曰:謂生蓍龜,聖人法則之,以為卜筮者也。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陸績曰:天有晝夜四時變化之道,聖人設三百八十四爻以效之矣。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荀爽曰:謂在琁璣、玉衡,以齊七政也。

宋衷曰:天垂陰陽之象,以見吉凶。謂日月薄蝕,五星亂行,聖人象之。亦著九六爻位得失示人,所以有吉凶之占也。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鄭玄曰:《春秋緯》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成。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也。

孔安國曰:河圖則八卦也,洛書則九疇也。

侯果曰:聖人法河圖、洛書,制曆象以示天下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侯果曰:四象,謂上下神物也、變化也、垂象也、圖書也,四者治人之洪範。易有此象,所以示人也。

繫辭焉,所以告也;

虞翻曰:謂繫《彖》、《象》之辭,八卦以象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虞翻曰:繫辭焉以斷其吉凶,八卦定吉凶,以斷天下之疑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侯果曰:此引大有上九辭以證之義也。大有上九履信思順,自天祐之,言人能依四象所示,繫辭所告,又能思順,則天及人皆共祐之,吉无不利者也。

子曰:祐者,助也。

虞翻曰:大有兌為口,口助稱祐。

天之所助者順也,

虞翻曰:大有五以陰順上,故為天所助者順也。

人所助者信也。

虞翻曰:信,謂二也。乾為人,為信,庸言之信也。

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

虞翻曰:大有五應二而順上,故履信思順。比坤為順,坎為思。乾為賢人,坤伏乾下,故又以尚賢者也。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崔憬曰:言上九履五厥孚,履人事以信也。比五而不應三,思天道之順也。崇四匪彭,明辯於五,又以尚賢也。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重引易文,以證成其義。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虞翻曰:謂書易之動,九六之變,不足以盡易之所言。言之則不足以盡庖犧之意也。

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侯果曰:設疑而問也。欲明立象可以盡聖人言意也。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

崔憬曰:言伏羲仰觀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盡其意。

設卦以盡情僞,

崔憬曰:設卦謂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之情僞,盡在其中矣。

繫辭焉以盡其言,

崔憬曰:文王作卦爻之辭,以繫伏羲立卦之象。象既盡意,故辭亦盡言也。

變而通之以盡利,

陸績曰:變三百八十四爻,使相交通,以盡天下之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

虞翻曰:神,易也。陽息震為鼓,陰消巽為舞,故鼓之舞之以盡神。

荀爽曰:鼓者,動也,舞者,行也。謂三百八十四爻,動行相反其卦,所以盡易之神也。

乾坤其易之縕耶?

虞翻曰:縕藏也。易麗乾藏坤,故為易之縕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侯果曰:縕,淵隩也。六子因之而生,故云立乎其中矣。

乾坤毀,則无以見易。

荀爽曰:毀乾坤之體,則无以見陰陽之交易也。

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侯果曰:乾坤者,動用之物也。物既動用,則不能无毀息矣。夫動極復靜,靜極復動,雖天地至此,不違變化也。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崔憬曰:此結上文,兼明易之形器變通之事業也。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之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體,則是道也,其體比用。若器之於物,則是體為形之下,謂之為器也。假令天地圓蓋方軫,為體為器,以萬物資始資生為用為道;動物以形軀為體為器,以靈識為用為道;植物以枝幹為器為體,以生性為道為用。

化而裁之謂之變,

翟玄曰:化變剛柔而則之,故謂之變也。

推而行之謂之通;

翟玄曰:推行陰陽,故謂之通也。

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陸績曰:變通盡利,觀象制器,舉而措之於天下,民咸用之亦為事業。

《九家易》曰:謂聖人畫卦,為萬民事業之象,故天下之民尊之,得為事業矣。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崔憬曰:此重明易之縕,更引易象及辭以釋之。言伏羲見天下深賾,即易之縕者也。

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陸績曰:此明說立象盡意,設卦盡情僞之意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侯果曰:典禮有時而用,有時而去,故曰觀其會通也。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崔憬曰:言文王見天下之動,所以繫象而為其辭,謂之為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

陸績曰:言卦象極盡天下之深情也。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宋衷曰:欲知天下之動者,在於六爻之辭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崔憬曰:言易道陳陰陽變化之事而裁成之,存乎其變。推理達本而行之,在乎其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荀爽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也。

崔憬曰:言易神无不通,明无不照,能達此理者,存乎其人。謂文王述《易》之聖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九家易》曰:默而成謂陰陽相處也;不言而信謂陰陽相應也。德者有實,行者相應也。

崔憬曰:言伏羲成六十四卦,不有言述,而以卦象明之,而人信之,在乎合天地之德,聖人之行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