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卦传-[元]解蒙撰《易精蕴大义•卷十二》

[元]解蒙|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周易十翼】杂卦传-[元]解蒙撰《易精蘊大義•卷十二》

雜卦傳

先儒曰:序卦所以言易道之常,雜卦所以言易道之變。古有是說。殊不知易之雜卦,自乾至困,非但當上經三十卦,實雜下經十二卦于其中;自咸至夬,非但當下經三十四卦,亦雜上經十二卦于其中。且其卦畫反對,各以類言之,雜之中有不雜者存焉。然此特見其跡耳,必有至理存乎其間。夫雜卦以乾為首,必終之以夬者,盖夬者以五陽决一隂,决去一隂則復為純乾矣。故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張子曰:易為君子謀。大哉言矣!

蒙謂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者,吾于雜卦見之矣。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先儒曰:乾剛坤柔,以其動静有常也。至于變動不居,則剛柔不足以斷之矣。順從故樂,行險故憂,臨物為與,觀我為求。

蒙謂隂陽有定質,人道无同情,故聖人于此首發明之,而三才之理備矣。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屯,物之穉,故見主初也。未得位而利居貞,故不失其居也。蒙然而生,故雜。二為蒙主,而能治之使明,故著蒙。謂有治難之才而不失其正,當發蒙之任而不晦其明,此屯蒙之義也。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先儒曰:震陽在下,故為動而起。在天則為雷,在人則為足,皆取動義也。艮以陽居上,進極則止,故在地為山,在人為手,皆取止意也。乾剛坤柔以體言,震起艮止以用言。損極則益生,故為盛之始;益極則損生,故為衰之始。

蒙謂隂陽有動静之機,而世道有廢興之兆,故聖人即四卦之反對以明之。

大畜,時也;无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

先儒曰:剛健者難畜。當剛健之時,故難畜莫非災也。无妄之災,乃所謂災。澤止于地,聚也;地中生木,升不來也。以人而論,降志相從,則有盍簪之益;務進不反,不免睽孤之患矣。地中有山,謙之過則至于自輕;雷出地奮,豫也,樂過則至于自怠。

蒙謂莫之為而為者歸諸天,有所致而至者出乎人,此聖人讀易之旨也。

噬嗑,食也;賁,无色也。

先儒曰:頤中有物曰噬嗑,故有飲食之象。賁飾之終,歸于白賁,故曰无色。盖口之噬,非以窮天下之味,至淡之中有真味存焉。目之視,非以窮天下之色,无色之中有至飾存焉。是以菽粟之味,布帛之文,吉人之所貴也。

蒙謂養于中者不可以窮欲,文乎外者不可以盡飾,聖人示人之意深矣。

兑見而巽伏也。

先儒曰:隂本幽也,故在上而見,在下為伏。

蒙謂以一隂居二陽之上者,其情說而散;以一隂藏二陽之下者,其性伏而入。此因卦象之反而言性情之異也。

隨,无故也;蠱,則飭也。

先儒曰:隨以无故而偷安,蠱以有故而修飭。

蒙謂无事故易于苟從,有事則可以自勉,此聖人所以不畏多難而畏无難也。

剥,爛也。復,反也。

蒙謂陽无可盡之理,窮則反下矣。

晉,晝也。明夷,誅也。

先儒曰:晉離在上而明著,夷離在下而明傷。晉為晝則明夷為夜,明夷為誅則晉為賞,互相發也。

蒙謂因幽明之運,以行賞罰之權,聖人之用,无適而非易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先儒曰:井養而不窮,故為通。困,剛掩也,剛與柔相遇也。以通與遇為反對,則遇為不通之象矣。自乾、坤至此凡三十卦,正合上經之數,亦以咸、恒為始。以此見雖以雜卦為名,而乾、坤、咸、恒為上下篇之首,原未嘗雜也。

蒙謂澤可遠施者,道之亨;陽為隂揜者,時之窮。君子亦因其所遇而為其所當為可也,故聖人即二卦而互明之。

咸,速也。恒,久也。渙,離也。節,止也。

先儒曰:君之于民,已之于物,苟有以感其心,則其應也如響矣。此聖人所以綏來動和也,故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也。在我者操存終始如一,而德可久矣,故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盖咸之感也速,恒之道則久也。渙風,散水者也。節澤,防水者也。散離限制之則止。

蒙謂人情有感而必通,然守之則當盡其常;人心既散而不聚,故止之必當以其制。此卦之相反而相成者也。

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内也。

先儒曰:唯解則心安而意舒,唯結則阻滯而情廹。踈而外則為睽,親而内則為家人。

蒙謂人心既流于縱弛,固知有致患之由;人情豈終于踈離,又知其有相親之理。此卦之相反而相承也。

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先儒曰:否、泰隂陽互體而相反,君子小人亦因其時而以類進退焉。當壯則止,與遯而退,時焉而已。蒙謂因隂陽消長之機,明世運循環之理,學易之大方也。

大有,衆也;同人,親也。

先儒曰:有其衆則衆歸之,故曰大有衆也。同乎人則人亦親之,故曰同人親也。衆而不親,則无以保其大矣。蒙謂既有以得民心,斯有以一民心,此王道之所以為大也。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先儒曰:革以火鎔金,故曰去故;鼎以木取火,故曰取新。革、鼎之義,相為始終,故去故取新,共成一道。蒙謂去其舊染之汚,而行古維新之治,此王者之政也。

小過,過也。中孚,信也。

先儒曰:小過之過,是亦過也。既有孚,所以為信。蒙謂所失不在大信,必由乎中,垂訓之義精矣。

豐,多故也;親寡,旅也。

先儒曰:物盛所以豐,親寡故為旅。

蒙謂物盛則必有事,失時而无依,此人事盛衰之驗也。

離上而坎下也。

先儒曰:離火炎上,坎水潤下,離麗于上,坎陷于下。蒙謂觀水火不相逮之義,則知二象雖相反,而實相為用也。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

先儒曰:畜之小,所以寡。履貴行,故不處。需有待,故能不自進。訟事行,則相親之道絶矣。

蒙謂畜而不固,所以尚往;待而不已,必有争心。此相反而相承也。

大過,顛也。

先儒曰:本末弱,故顛。

蒙謂剛實居中,而隂不足以承之,乃棟橈之象也。

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

先儒曰:柔之遇剛曰姤。剛之來復,不可謂之遇也,必待男而行,所以為漸。

蒙謂隂之從陽,與其不期而會,孰若待禮而歸?是雖不以反對為序,而意實相承也。

頤,養正也。既濟,定也。

先儒曰:所養不正,則是養小而失大矣。既濟六爻皆當位,故定。盖難濟則一定而不易也。

蒙謂人能盡養已之道,斯能成濟世之功矣。盖養身必由夫至正之道,而濟世必致夫一定之地也。

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

隂柔不擇其所從,陽剛復失其所處,此所以為終窮也。

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釋卦義而明其所為,聖人崇陽之意深矣,故于此終言之。

先儒曰:自咸至此,凡三十四卦,正與下經之類相當。朱子謂:自姤以下卦,不相反對。或疑其有錯簡,節齋以例改正之,而曰:大過,顛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歸妹,女之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决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今:如此,則頤、大過、既濟、未濟、歸妹、漸、姤、夬八卦,既得以類相從,而定、終、行、剛、柔、憂之韻亦協,但不當僭改經文耳。且依經文讀之,其韻亦協,而立言之序,亦不能无意。盖小人之致禍,常生于姤,必以正勝而後可。頤者,大過之反,固以養正而言。若漸之于既濟,位得中正,君子于此知所勸;歸妺、未濟,失位不正,君子于此知所戒。至于夬,則君子道長,小人道憂矣。一變則為乾,復于天理本然之初,如元、亨、利、貞;復于元,終始始終,大易生生不窮之道也。

蒙謂隂陽皆无常盛之理,而易則為君子謀也。故吾夫子于贊易之終,深致意焉。

下一章节

没有了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