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先儒曰:聖人之革,順乎天,應乎人,亦必已日然後乃孚焉。已日乃孚而不能有孚於未革之先者,天下之常情;已日乃孚而不能不孚於己革之後者,聖人之能事。
蒙謂人於變更之際,當人心而合天理,則弊革而事治矣。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因卦象以察物情,而知其有相勝之理矣。
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
事有舍舊而圖新,必人心之信從,合事之至當,斯乃无變更之悔矣。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隂陽代謝而歲功成,天命始終而聖人出,故夫子因革而極言以贊之。
先儒曰:火動而上,澤動而下,未若澤火相息而勢不兩存也。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未若不相得之不能兩立也。此睽、革之分也。卦中兌无有取象於水者,此欲論相息之象,以水火為言耳。或曰:水遇火而涸,火遇水而滅,相滅而又相息,何也?曰:玩王氏不合而後生變之語,則得之矣。凡物之性,相滅則有變,无變亦无生也。夫事亦有然者,去故而後有取新之理,故曰滅息。滅而後生息,是謂之革。或曰:水在火上則為既濟,今澤居火上而為革,象同而義異,何也?曰:水之用也動,澤之體也靜。置水于上,然火于下,然後成烹飪之功。澤无居火上之理,若在上則滅火矣。水火異體而相為用,二女同體而不相得。唯其不相得,故革。唯其相為用,故革。而後生物,物之情,革之道也。此夫子釋彖之辭,文王所未發也。順天應人者,天與之,非我求之也,順之而已。人之與,非我倡之也,應之而已。時未革,聖人不敢先。時當革,聖人不敢後。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先時。
蒙謂聖人詳言變更之道,觀物情之相違,求事理之至當,乃天運人事一新之會也。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先儒曰治歷明時,非謂歷當革,蓋四時改革中,便有治歷明時道理。君子觀革之象,以治歷言者,舉事之大者耳。推日月星辰之變動,以明四時之序不易,而後歷正矣。故治歷必在明時。
蒙謂觀燥濕之異宜,猶寒暑之異候,此治歷明時所以取于革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先儒曰:遯之六二,在遯而必于遯,故執之用黄牛之革。革之初九,在革而未可革,故鞏用黄牛之革。鞏而固之,戒其輕也。戒之於初,全其革也。
蒙謂當變革之初,而欲固之以中順之道者,聖人之重改作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先儒曰:已日乃孚,人君之革也,孚在革後也。已日乃革,人臣之革也,孚在革先也。
蒙謂聖人重改作而貴適時,故始而致其慎,終而與其進。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先儒曰:六二言征吉无咎,在已日乃革之後。九三言征凶貞厲,在革言三就之先者。六二柔而不進,故聖人言之于後,以使其進。九三剛而躁進,故聖人折之於前,而使之止。言而信,不若未言而信,故五曰未占有孚,而三必革言三就而後信也。
蒙謂事莫難于改作,故聖人恐其躁動,以為革之害,而戒其重慎,以審革之宜。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先儒曰:彖言已日乃孚,革而信之,三、四、五皆曰有孚,則知變革之道,非人心之孚信,不可為也。下三爻有謹重難革之意,故皆曰革。上三爻革道之善也,故四曰改,五、上曰變。惟革然後改,改然後變。武王革商為周之時,所謂革也;反商政,所謂改也;至于天下大治,所謂變也。
蒙謂革之得其當,而行之盡乎誠,則得人心之同然矣。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先儒曰:乾革九五,皆稱大人,而象有龍虎之異者,龍以德言,虎以威言。乾之大人,堯舜之事;革之大人,湯武之事。大人之為革也,革不以言而以道;故人之從革也,革不以迹而以心。是以其孚見于未占,不待已日也。已日乃孚,為革者之所同;未占有孚,乃聖人之所獨。故夏人稱商曰徯我后,殷人稱周曰我周王,其未占有孚之謂乎!
蒙謂聖人以道易天下,故其過化存神之妙如此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先儒曰:天下之事,始則患乎難革,終則患乎難守。故卦辭首曰利貞,終曰利居貞。蓋天下之事,壞而不振則革,革而當則不可不貞,貞則不變矣。若不得已而革,革而又變,大易所深戒也。
蒙謂君子小人各以類而化,則革道成矣。聖人謂其動凶而静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