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
先儒曰:不利有攸往,戒陽也。有挽留一陽之意,亦體艮止之象也。一隂生為姤,聖人便示勿用之戒;三隂長為否,已不利君子之貞;五隂盛為剥,故曰不利有攸往,與復一陽長,利有攸往相對,以此知易之為君子謀至矣。
蒙謂當隂盛長之時,而示存陽之意,聖人之情見矣。
彖曰:剥,剥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先儒曰:或謂夬,决也,剛决柔也,其言若主於人事。剥,剥也,柔變剛也,其言皆主於天時。若論君子之於人事,可致夬而无剥,然不免者,天也,非人也。夫夬彖言剛决柔,剥彖言柔變剛,乃君子為小人變也。君子剛明果斷,聲小人之罪,而與天下共棄之,故曰決。小人隂險賊狠,能浸潤以侵蝕之,而不敢顯發,故曰變。一字之間,而君子小人之情狀皦然矣。剥之柔變剛,言小人長,則復剛反為君子長可知。剥言不利有攸往,則曰順而止。復言利有攸往,則曰以順行。於柔長而戒之使止者,所以憂君子之去。於剛長而勉之使行者,所以喜君子之來。甚矣,君子處剥之難也。五剛猶盛,而一柔始生,則逆而制之可也,姤之繋于金柅是也。五剛已盛,而一柔未去,則健而決之可也,夬之揚于王庭是也。若乃五柔已進,逆以制之,健以決之,不可也,順而止之而已。
蒙謂聖人既明致剥之由,又明處剥之道,欲人盡人事之當然,而順天運之自然,聖人之情見矣。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先儒曰:此言治剥之道也。
蒙謂人能知上之頹,由夫下之圯,則知自固之道矣。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
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蒙謂小人之害君子,必先去其道,而後漸及其身。故聖人於剥之初深明之,聖人之情見矣。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先儒曰:剛也。取上爻尚遠,是未有陽剛可與也。然不謂无與者,不忍隂邪之害正,猶冀有人以正之也。蒙謂當隂長之已盛,聖人猶示人以勝之之道,聖人之情見矣。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先儒曰:剥六三之剥之无咎,猶復六四之中行獨復,其示人遷善之意深矣。二言其无與,而三欲其失上下,蓋陽不嫌其羣,隂欲去其黨,易中此意甚多。蒙謂當隂盛之時,而聖人獨與其應陽,聖人之情見矣。
六四,剥牀以膚,凶。
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
蒙謂當羣隂盛、一陽衰之時,而聖人深為君子謀,聖人之情見矣。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先儒曰:五雖君位,而卦以隂居之,不取君義者五卦,坤、剥、遯、明夷、旅也。此爻不言隂剥陽,而言隂從陽。夫隂始於剥陽,終能順陽,聖人言其終无尤,非惟勸人遷善,而所以扶陽抑隂,挽囬世道之意切矣。又嘗觀夫姤、剥皆隂卦,姤隂猶微,可制也。在姤之九五,言陽制隂之道,故曰以杞包瓜。剥之隂已極,不可復制,故不復言陽之制隂,而曰隂之從陽,故言貫魚以宫人寵。畜隂之權在陽,則告陽以制隂之道;剥陽之權在隂,則教隂以從陽之道。聖人於隂長之卦,其曲為君子謀也如此。
蒙謂羣隂方志於剥陽,而聖人使之相率以從陽,聖人之情見矣。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
蒙謂陽无可盡之理,而人有思治之心,故聖人於剥之極,深明君子小人所處之不同,而聖人之情益可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