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传-[元]解蒙撰《易精蕴大义•卷十二》

[元]解蒙|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周易十翼】序卦传-[元]解蒙撰《易精蘊大義•卷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易精藴大義卷十二*元*解蒙*撰

序卦傳

先儒曰:序卦分為六門:一天道,二人事,三相因,四相反,五相須,六相病。如乾之次坤,泰之次否等,是天道門;如訟必有師,師必有比等,是人事門;如因小畜生、履、泰等,是相因門;如遯反壯,動極歸止等,是相反門;如大有須謙,蒙稚待養,是相須門;如賁極致剥,進極至傷,是相病門。此可見義理无窮,隨觸而會,非聖人理明義精,安能到此?上篇始於乾、坤,終於坎、離者,四正之卦,造化之體也。下篇首咸、恒,終於既、未濟者,盖山澤交而為咸,雷風交而為恒,水火交而為既濟,不交而為未濟,專言六子相濟之功,造化之用也。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皆以反對為序,惟乾、坤、坎、離、大過、頤、中孚、小過八卦不相反。上經自屯、蒙而下,各十二卦體對之,為二十四,與不反對六,共為十八體。下經自咸、恒而下,十六體對之,為三十二,與不反對二,卦共十八體。分經多寡不同,而分體則同。故孔氏曰: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變。覆者,表裏視之成一卦。變卦之卦,乾、坤、坎、離之類是也。韓康伯不取序卦,程、張二先生皆非之。朱子亦曰:謂非易之精則可,謂非易之藴則不可。易傳最取序卦,然其間有難盡通者。朱義、蔡訓並无釋,恐或以此。

蒙謂語道而非其序,則非道矣。况聖人作易之意,可无序乎?故序卦非聖人莫能及。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先儒曰:易卦三才,乾坤為天地,惟人與之齊,故自屯以往,皆為人道,然後可配乾坤,以見乾坤之大,非他卦比。屯為人道始,故首屯。

蒙謂兩間之位定,而萬物之形生,未免于欝結而未通也。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先儒曰:屯不訓盈,剛柔始交,雷雨動盪,其氣充盈,故謂之盈耳。謂物始生其時也。若屯之義,則紛紜盤錯耳。若承上而取盈塞之義,引下而取始生之意,諸卦皆倣此。

蒙,謂物始具而未伸,天性昏昧而未發也。

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

先儒曰:雲上于天,有待而雨。物必待雨澤而後長,人必待飲食而後養。

蒙謂生物之端為甚微,養物之道不可缺,此聖人序易之意也。

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

先儒曰:乾餱以愆,豕酒生禍。有血氣者必有争心,故次之以訟。

蒙謂既動其欲心,則必起其争心,此需、訟之相繼也。

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

先儒曰:情睽故致訟,民和可行師。故天水則為訟,而地水則為師。

蒙謂人既不能懲夫忿之小,則必起夫争之大,此二卦相承之旨也。

師者,衆也。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先儒曰:衆而無所比,則乖争陵犯之所由起也。蒙謂衆必未能定于一,安得不統之歸于一?盖人心相親,輔而後安,故既有衆,則必有所比也。

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先儒曰:物既有比,則志必相畜,是以比有所畜。蒙謂夫既以志而相親,則必以類而相聚矣。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先儒曰:履不訓禮。人之所履,未有大于禮者,故履訓禮。德積則行必有方,物積則散必有道。物有大小之别,人聚則有高下之等,此履所以繼小畜也。

蒙謂嘉會足以合禮,而禮之用,和為貴也。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先儒曰:治亂相仍,如環无端,泰否時也。同有盈謙,在人事取之,能盡同人之道,則否傾矣。物不可者,猶言物不能也。

蒙謂夫既不交,則成否必當協力以濟否也。盖治亂雖曰有其時,而人事必當盡于我也。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先儒曰:同人未免猶有不同者,大有則无不同矣。有大,謂擅有至大者。有大而不自處以謙,則衆叛親離,无以保其大矣。

蒙謂既得衆心之歸,必盡處己之道,則滿而不溢矣。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先儒曰:美德有大而能謙,尤可說豫。

蒙謂人能不居其有,則无驕亢之失矣。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先儒曰:太王之仁,天下悦之,故從之者如歸市。與上文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意同。

蒙謂在己有可說之道,則在彼有樂從之心。

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先儒曰:以喜隨人者,必有所事。非樂于所事,其肯隨物乎?又有以喜隨人,失于无所擇者,故有弊。

蒙謂彼既以悦而相從,則必有所為矣。

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

先儒曰:臨不訓大,大者以上臨下,以大臨小。凡稱臨者,皆大人之事,故以大稱之。若豐者大也,明其訓大,是以六十四卦有二大而不相妨也。二陽長而四隂退,駸駸向于大矣。盖可大之業由是而生,此蠱、臨之相次也。

蒙謂无其事而有其功者,吾未之見也。

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

先儒曰: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類也。聖人之于民,亦類也。必出于其類,拔乎其萃,然後可觀也。既有可觀,斯合而至矣。

蒙謂在我者,道德勲業極其盛,則從而合者衆矣。

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

先儒曰:物之合必有文,如人之合聚則有威儀上下,物之合聚則有次第行列。合則必有文,此賁所以次噬嗑也。此與物畜然後有禮同。

蒙謂既有以合其來,斯有以嘉其會矣。

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剥。

先儒曰:賁飾則貴于文,文之大過則又滅其質。蒙謂趨其末而喪其本,安能久而不壞哉!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終盡,剥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先儒曰:物无剥盡之理,剥極則復反,隂盡則陽生。剥盡于上而復于下,如剥之上九碩果不食,將有復生之理。此與不可終否同。

蒙謂陽无可盡之理,于此可見之矣。

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先儒曰:理之在人心,其初本真實而无妄,苟无實則妄生。故本心才復,則妄自銷矣。如克己復禮,此復不妄之意也。復天理則不妄,无妄則其動也天。

蒙謂聖人固欲人之反乎本然之天,尤欲人之純乎自然之天,此示人進德之序也。

有无妄而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先儒曰:健為天德,大畜止健,畜天德也。不能畜天德,則見于有為者不能无妄,故天德止為大畜,而動于无妄。序卦有无妄然後可畜相交養,則知无妄者動亦无妄,而大畜一于止矣。前云比必有所畜者,比而後畜,其畜也小,故次之以小畜。无妄然後循理,故可大畜。

蒙謂見于事者无非實理之流行,則藴于心者无非實理之畜聚矣。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

先儒曰:物必畜于人,然後養之以至碩大;德必畜于己,然後養之以至充盛。孟子自有諸己以至于充實輝光,皆養之之功也。

蒙謂既有以聚之,必有以養之,人之養德,皆當然也。

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先儒曰:過者,行邁踰越之意,自合動義,故不可取行義。言在我之德,其所養者既深,所積者既厚,則其所發必有大過人之事業矣。此大過之所以次于頤也。蒙謂人之養也有素,則其發也莫禦,故欲有為,不可以无養也。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先儒曰:勲業盖世者,上焉必為君所疑,下焉必為衆所忌。此大過之後,必次之以坎陷也。

蒙謂道以中為貴,過極則必陷,故即易相承之次以垂戒焉。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先儒曰陷必有所麗者,雖有所陷,而其心未嘗不通也,坎之所以維心亨是也。夫人必有所居之地,惟能隨其居而實其所守焉,則此身无往而不自安矣。中庸所謂素患難,行乎患難者矣。此坎陷之後,所以必次之以離麗也。聖人垂戒之意深矣。

蒙謂既有所陷而成險,則必有所附而為安,此理勢之自然也。

右上篇。

先儒曰:上經自乾、坤至履,凡十卦,聖人所以立人道之本。自泰、否以下,至大畜,凡十六卦,聖人所以明人道之用。至于頤、大過,不相反對,而後坎、離終焉。盖坎、離者,乾、坤之大用。方先天之始,乾南坤北,上下定位,及時再變,則乾退于西北,坤退于東南,于是離自東而居于南,坎自西而歸于北,聖人體以為通變不窮之利,此坎、離所以為上篇之終也。程子所謂乾、坤,天地之道,隂陽之本,故為上篇之首。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先儒曰:上經不言乾坤,下經不言咸者,盖天地者形也,乾坤其道也。于序卦言天地而不言乾坤者,欲人即天地而求乾坤歟?有心為感,无心為咸。于序卦言夫婦而不言咸,欲人即夫婦而求无心之咸歟?盖乾坤與咸,初无所受故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此天地之始化生者也,大傳所謂天地絪緼,萬物化醇是也。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此化生之後形生者也,大傳所謂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是也。既有男女,則不能不為之夫婦;既有父子之親,則不能无賴于君臣之義。迨夫婦上下既立,而拜趨坐立之節形,宫室車旗之制設,其行之有節文,故謂之禮;事之有條理,故謂之義。禮義非制于人倫者也,有人倫然後禮義行乎其間。此皆人情事勢之不容已,聖人特因而品節耳,故禮義有所錯。蒙謂大易明于形氣之初,既因以推自然之序;大易明于綱常之際,又因以寓自然之理。盖有氣必有形,分之所在,理之所在也。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先儒曰:夫婦之道不久。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

蒙謂一與之齊,終身不改,則人道定矣。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

先儒曰:此亦因恒之義,泛論乎物。若夫婦之道,豈可不久居其所乎?

蒙謂人固不可以无常,而亦不可以滯于恒,此大易相承之義也。

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

先儒曰:遯以隂浸長而遯,大壯以剛長而壯。

蒙謂隂長則陽退,陽盛則隂消,此消息往來之理也。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

先儒曰:不特加以壯而已,又更進一步也。

蒙謂物壯而止,則必晉以進,此動静之機也。

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

先儒曰:知進而不已,不知消息盈虛,與時偕行,則傷之者至矣。

蒙謂冒進則患生,理勢之必然也。

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先儒曰:治國治天下而不治者,必反于家。治自近始也。故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而已。

蒙謂既失于外,當求諸于内,斯可矣。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

先儒曰:家有父子之親,夫婦之愛,然身不行道,則父子夫婦无復親矣。此家道窮則乖離也。

蒙謂父子責善終至離,夫婦不和終反目,故家之道,必通其變于未窮也。

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

先儒曰:凡言屯者皆以為難,而蹇又稱難者,卦皆有坎也。然屯動乎險中,行乎患難者也。蹇見險而止,但為所阻難而不得前爾。故居屯者必經綸濟之,遇蹇者待其解緩而後前,難故不侔。

蒙,謂人心離散,患難所由生也。

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先儒曰:物極則必反。凡人處憂患中則思戒懼,及乎處患難之外則易縱放,此解之所以繼以損也。蒙謂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吾于解損之序見之矣。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

先儒曰:損而不已,必益深谷,為陵之意也。益而不已,必決高岸,為谷之意也。上決一陽,下復一陽,可也。今上決一隂,下遇一隂,不可也。姑論卦名相次。

蒙謂物理有盛衰,人情有離合,此易之所以為易者也。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先儒曰:天下之物,散之則小,合而聚之,則積小以成其高大。

蒙謂合異以為同,在物既有不一之分;積小以成高,在物斯有不可禦之勢。此萃、升之相承也。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先儒曰:物无常伸之理,伸極則必屈,猶益而不已必決之意。物之在下者莫如井,困上反下,猶剥,窮上反下也。

蒙謂力窮則必屈,勢極則思自反,此其相承之道也。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先儒曰:井久則穢濁不食。治井之道,革去其害井者爾。

蒙謂既有養民之政,必有新民之治,此井、革相承之序也。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先儒曰:鼎者宗廟之器,震者長子之卦,鼎之後次以震。蒙謂以一人新天下,所以命一卦之意者,有定名;以一人而主天下,所以承一統之託者,有定分。夫治化方新而統有託,君天下之遠謀也。

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

先儒曰:動静相因,動極則生静。此隂陽造化循環不息之妙,非知道者孰能識之?體之于身可見矣。蒙謂物无常動,亦无常静,此造化人事循環于无窮也。

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先儒曰: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何也?曰:晉所謂進者,有進而已,此道有傷;漸之所謂進者,漸進而已,烏有不得所歸者乎?

蒙謂進既有其序,則往而无所失。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先儒曰:前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此曰: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大。有次同人者,處大之道也;豐次歸妺者,致大之道也。

蒙謂始以物情之同而成其大,終以極大之勢而失其安,此消息盈虛之數也。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兑。

先儒曰:人之情,相距則怒,相入則悦,故入而後悦之。天地之說萬物,義理之說人心,不入則不悦,此入而後悦之義也。

蒙謂當親寡之際,必求其所容,有相投之情,當知其為說,此人情離合之態。

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

先儒曰:人憂愁則欝結,說則渙散。

蒙謂既得其懽心,斯可以舒其憂心。吾于兌渙相承之次,而得人之情矣。

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先儒曰:節者,制之于外也;孚者,信之在中也。強制于外而不出于中,心之誠然則已且不能,况能使人之信從乎?此中孚所以次節也。

蒙謂因其散而制之于外,不若因其止而信之于中,此節之所以次渙而繼之以中孚也。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先儒曰:人之所信,則必行之,行則過也。養之有素,其動必大,信而遂行,其過小矣。此大過所以次頤,而小過所以次中孚也。

蒙謂既信于中,則必措諸事矣。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先儒曰:能過于人,然後能濟天下。

蒙謂既有過人之才,斯有濟時之用矣。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先儒曰:自屯至于未濟,雖有相受之道,而君子居之安者,又必有道焉。是以履泰而不至于否,居豐而不至于旅,又非常道相受所拘也。

蒙謂造化之用,有終必有始,故未濟雖易之所由終,實易之所由始也。

右下篇

先儒曰:下經言萬物相生,始于咸、恒,以男女長少配焉。自咸、恒以下,兩兩對立,至中孚、小過不相反對,而後既濟必為坎、離之變。以水火言之,下降上升,其氣未常不交,究其初則炎上潤下,其位未定而不易受之。未濟則上下定位,復于初而已。此既濟、未濟所以為下經之終也。程子所謂咸、恒夫婦之道,生育之本,故為下篇之首。未濟坎、離之合,既濟坎、離之交,則生物為隂陽之成功,故為下篇之終者是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