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8卦-睽卦䷥火泽睽卦(兑下离上)-[南宋]杨万里撰《诚斋易传•卷十一》

[南宋]杨万里|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38卦-睽卦䷥火泽睽卦(兑下离上)

[南宋]杨万里撰《诚斋易传》繁体版[卷十一下经]第三十八卦_睽卦:火泽睽卦(兑下离上)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易通則窮,窮則通。睽者,人物之散也。離之火,兌之水,燥濕俱動而異就,物之散也;離,仲女,兌,季女,仲季同居而殊姻,人之散也。物聚則朋,散則孤。孤矣,焉得而不窮?然睽孤而小事吉,何也?散不可聚,睽不可合,凶不可吉,則无為貴易矣。兌之說麗乎離之明,是合睽也;六五進而上行,是合睽也;六五得中而應乎九二,是合睽也,故曰易窮則通。合睽之道,又有大者,天地之判而合,男女之別而耦,萬物之分而聚,非合睽之大乎?故仲尼贊之曰:睽之時用大矣哉。故曰易窮則通。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禹、顏同道而異趣,夷、惠同聖而異行,未足為同而異也。孔子一孔子,而齊魯之去異遲速,孟子一孟子,而今昔之饋異辭受。此同而異之也,乃一人自為水火矣。君子亦何必好同而惡異乎?

睽卦初九: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此聖人合初九、九四之睽也。善合睽者,與其亟也寧舒,與其褊也寧宏。蓋初九之與九四,上下異趣而相叛,水火異性*而相賊。惟相叛,故初九動而下,固不與九四而為徒;九四動而上,亦舍初九而不與俱,彼舍我而去,故有喪馬之象。初九能聽其去而勿逐,須其定而自復,是以悔亡。此合睽以舒不以亟之道也,相如之感廉頗,子儀之安光弼是也。惟相賊,故九四之火值初九之水則熄,初九之水值九四之火則涸,彼爨我而我涸,故有惡人之象。且水在火上則涸,今火在水上,亦能涸初九*,何也?蓋水火相遭,有自下涸上者,鼎釜是也;有自上涸下者,實水于中,而盛之以上覆下承之器,環之以上下四方之火是也。又離,日也,常暘能焦大澤者也。初九之於惡人,能不以避為避,而以見為避,是以无咎,此合睽以宏不以褊之道。孔子見南子,孟子解子敖,陳寔弔張讓是也。若非避咎乎惡人,則无所事於見惡人,孔子不見陽貨是也。且初九,剛也,而能舒且宏,何也?說故也。初與四偕,乾體而同陽德,乾為馬同,故復。初九降屈以下於九四*,故為見惡人,水在火下,故為辟咎。

*註:《學易記》作「水火異情」。

*註:《學易記》無「初九」二字。

*註:《學易記》作「與」。

睽卦九二: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此聖人合九二、六五之睽也。睽之諸爻,皆睽之睽,惟九二、六五乃睽之合,故遇主于巷。曷謂巷?詩曰「誕寘之隘巷」,傅曰「行及弇中」。一與一,誰能懼我,弇亦狹道。巷者,道路之隘徑也。曷謂遇?傳曰「不期而會曰遇」,遇者,邂逅之適然也。今有二人而東西行者,適相遇於隘巷之中,趾之外无他地,路之外无他歧,雖欲逃,猶將遭之,雖欲隔之,猶將覿之。是其遭也,孰得而並,是其覿也孰得而分乎?一與一故也。今諸爻皆不遇六五,而九二剛正之大臣,乃得遇六五寬柔之明主,六五皆不應諸爻,而乃應九二,此應之專而莫之分,遇之獨而莫之並者,故曰得中而應乎剛,又曰「遇主于巷」,君臣之相遇如此,而止曰无咎何也?有三不幸也。當睽之時,一也;主弱,二也;諸爻皆睽而寡助,三也。其平王、晉文侯之事乎?此所謂小事吉也。不然,高宗得一傅說,武宗得一德裕,无咎而已乎。未失道,道亦路也,必相得而不相失也。

睽卦六三: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此聖人合六三、上九之睽也。且六三之於上九,正應也,曷嘗睽而不合哉?睽之者,九二、九四也。我欲行而合上九,則九二牽我輿於後,我欲進而遇上九,則九四掣我牛於前。六三以柔居剛,惟柔,故下不能制九二;惟剛,故上進而犯九四。彼阻我而不得進,我犯之而必進,彼在我上,其傷我必矣。天言上,劓言傷也。然六三以柔順之德,和說之極,而居二陽之間,處重險之位,位不安而德足以調,伏於二剛,又遇上九之應,九主之於上,故睽於初而合於終也。子產相鄭之初,駟良方爭,南皙相攻。子產謂子皮曰:國小族大,不可為也。有欲攻子產者,有欲殺子產者,而子產能焚謗書、賂伯石,以和柔調伏之,子皮子太叔又力主之,鄭遂以治。得六三之義矣。六三,坤體,為中、為輿。

睽卦九四: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睽者,乖之極,孤者,睽之極。九四以獨陽處二陰之間,孤立而无與,危厲之不暇,乃能无咎,此已幸矣。又得行其志以合天下之睽,何也?與在下之善士,如初九之同德,相遇以誠,相交以信,是故孤者朋,睽者合,何志之不可行,何難之不可濟哉?舉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傑以一身狥唐,非孤立於睽離之世乎?乃下薦洛州司馬張柬之。薦一柬之,而五東之合與仁傑而六,周復為唐,仁傑之志行矣。豈惟无咎,又何厲矣?元夫,善士也。

睽卦六五: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厥宗者,五與二應,而二為宗臣也。)*創鉅者,其愈遲,傷淺者,其合易。天下睽離之時,此亦創鉅痛深之病也。六五乃以陰柔之資而君之,宜其悔,宜其咎,宜其合睽之難也。今也乃能合天下之睽,如傷肌之淺,而合之之易者,何也?得九二陽剛之宗臣以佐之之力也。是以悔亡,是以何咎,是以有慶。大哉佐乎,有其人,雖弱君,且能合天下之離,而況得剛明之君乎?程子以成王周公,劉禪孔明當之,得之矣。噬膚,傷之淺也。

*註:「厥宗者」等十三字從《大全》增。

睽卦上九:

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上九有六三以為正應,非孤也。而云睽孤者,居離明之極,過於明也。過於明,故過於疑,過於疑,故无往而非疑。見豕負塗,疑其穢己;載鬼一車,又疑其祟己;先張之弧,疑其為寇而害己;後說之弧,又疑其可親而非害已,疑心羣起,而若不可解者,為六三者,安得而近之?此上九之所以孤也。然惟天下之至明,為能生天下之至疑,非天下之至明,亦不能釋天下之至疑。其初雜然而疑,其後渙然而釋,以上九之至陽,遇六三之至陰,陰陽相和而為雨,則羣疑釋然而俱亡矣。當其善疑也,似唐德宗之于蕭復、姜公輔,及其疑之亡也,又似成王之於周公,要之皆不及昭帝之於霍光,先主之於孔明矣。先張之弧,後說之弧,以畫卦之象言也。解在下繫蓋取諾睽章。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