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董真卿(生卒年不详)解说《周易》的著作。15卷。以程、朱《易》说为主,汇集诸家之说,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见解。
全书包括4部分:
①《经传》,编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经,而辅以孔子之传。其无经可附之传,则总附于六十四卦之后;
②《集解》,取程颐的《伊川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夹注于经文之下;
③《附录》,以程氏的《易说》、朱氏的《语录》各续于传文之后;
④《纂注》,取胡一桂的《纂疏》,而增以诸家之说,并各标姓氏,以示区别。如作者自有心得,亦附之于末。
胡氏《纂疏》,坚守朱学门户,体例、释文亦一从朱熹。真卿虽受学胡氏,但却认为诸儒之《易》,途虽殊而归则同,故打破门户之见,仍以传注经,广披博采,兼及象数、义理二家,以持其平,而不专以朱熹为宗,即如苏轼、朱震、林栗之书为朱子所极力排斥,真卿亦录之。所以此书乃是广集前代,特别是宋代不同《易》学流派之说的集大成之作,内容宏阔充实。尤其是作者摒弃学派之争、门户之见的治《易》态度和方法,为后世学者所取。唯其将《彖传》、《大象》附于每卦爻辞之后,与通行注疏颇不一致,受到《四库》馆臣的批评。有明洪武戊辰(1388)务本堂刊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书》亦收入此书。
《周易傳注》七卷。清李塨(1659—1733)撰。塨字刚主,号怒谷,河南蠡县人。康熙举人,曾游学南北,与万斯同交往,晚年授通政学士。师承颜元之学,时称“颜李学派...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元解蒙撰。蒙字求我,《江西通志》误作”来我”,江西吉水人,中天历己巳(1329)年江西乡试,与其兄子尚均以著《易》而名于世,兄书《周易义疑...
国朝钱澄之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自号田间老人,桐城人。家世学《易》,又尝问《易》於黄道周。初撰一书曰《易见》,因避兵闽地,失其本。又追忆其意撰一编,曰《易火...
厚斋易学》·五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冯椅撰。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南康都昌人。《宋史·冯去非传》云:“父椅,家居授徒,所著《易书诗语孟辑说》等书,...
〖读易大旨〗五卷。清孙奇逢(约1584-约1675)著。奇逢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明万历举人,不满明末吏治之腐败,与东林党人交往...
《仲氏易》书籍介绍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初,奇龄之兄锡龄邃於《易》...
《汉上易传》为宋朝朱震所撰,朱震字子发,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汉上易传》的「汉上」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其书以象数为宗,历18年而成。 朱子评曰:「王弼破互体,朱...
〖古周易订诂〗十六卷。明何楷撰。楷字玄子,福建漳州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间迁工科给事中,唐王时为礼部尚书。博综群书,尤邃于经学。著有《诗经世本古义》...
[元]保巴撰《周易原旨》点校说明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2册•經部16•易类 [元]保巴撰《周易原旨》四库...
[元]胡震撰《周易衍義》簡介 十六卷,元胡震著。其书将成,胡震去世,由其子胡光大纂集而成。排列次序为乾、坤二卦卦辞下接以《彖传》,继以释《彖》的《文言》,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