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會通卷四
元 董真卿 撰
经:同人䷌【离下乾上】
集解:
【程子曰同人序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夫天地不交則為否上下相同則為同人與否義相反故相次又世之方否必與人同力一作欲乃能濟同人所以次否也為卦乾上離下以二象言之天在上者也火之性炎上與天同也故為同人以二體言之五居正位為乾之主二為離之主二爻以中正相應上下相同同人之義也又卦唯一隂衆陽所欲同亦同人之義也它卦固有一隂者在同人之時而二五相應天火相同故其義大】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呂音訓:同人陸氏曰和同也離宫歸魂卦】
集解:
【程子曰野為曠野取遠與外之義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則聖賢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以其私意所合乃暱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謂不以暱近情之所私而于郊野曠遠之地既不係所私乃至公大同之道无遠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一作既與天下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險阻之不可濟何艱危之不可亨故利涉大川利君子貞上言于野止謂不在暱比此復言宜以君子正道君子之貞謂天下至公大同之道故雖居千里之遠生千歲之後若合符節推而行之四海之廣兆民之衆莫不同一作合小人則唯用其私意所比者雖非亦同所惡者雖是亦異故其所同者則為阿黨盖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之貞正 朱子曰離亦三畫卦之名一隂麗於二陽之間故其德為麗為文明其象為火為日為電同人與人同也以離遇乾火上同於天六二得位得中而上應九五又卦唯一隂而五陽同與之故為同人于野謂曠遠而无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涉川為卦内文明而外剛健六二中正而有應則君子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則亨而又可涉險然必其所同合於君子之道乃為利也】
附録:
【朱子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是兩象一義利君子貞是一象淵】
纂註:
【郭氏雍曰名卦不曰同天者聖人明人道以同人為大故也 馮氏椅曰上乾君也天也下離六二一爻在離之中人位也乾上離下五陽同歸二之一隂有以天同人之象亦為人君同乎斯人之象故成卦曰同人爾雅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四方之所輻輳无所隔礙於此同人无不亨通離中虚有舟虚能載之象載上三陽健於行水故利涉大川雙湖先生曰案厚齋分三畫卦論以離中為人位若論六畫卦則二為地自天視地則地為曠野又有同人于野象可謂人道之亨矣大川離伏坎象離為虚舟有利涉象君子貞六二中正象君子不專指陽言 丘氏曰以三畫卦言之二五皆在人位相應則相同故曰同人野者廣大曠遠之地川者險阻艱難之所于野而亨者大同也涉川而利者此同舟共濟何患胡越之異心也利君子貞者盖正則同邪則異正則公邪則私所以利君子之守正也 李氏舜臣曰卦辭反否昔也不利君子貞今也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集解:
【程子曰九居同人之初而无係應是无偏私同人之公者也故為出門同人出門謂在外在外則无疎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則无過咎也朱子曰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剛在下上无係應可以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附録:
【朱子語凡一爻皆具二義吉者苟不如此則凶凶者苟不如此則吉如同人于門須是自出門去與人同則无咎若以人從欲則凶必大】
纂註:
【蔡氏曰門二也同人之始出門即同未見遠近廣狹之情故无咎進即遇二故有此象 丘氏曰兩戶為門隂畫偶冇門之象同人隨之初九節之九二皆前遇偶故謂之門一扇為戶陽畫奇有戶之象節之初九亦前遇奇故謂之戶戶一而門二也 薛氏曰自朝及野人君之道也故門无咎郊无悔野方亨】
六二同人于宗吝
集解:
【程子曰二與五為正應故曰同人于宗宗為宗黨也同於所係應是有所偏與在同人之道為私狹矣故可吝二若陽爻則為剛中之德乃以中道相同不為私也 朱子曰宗黨也六二雖中且正然有應于上不能大同而係於私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附録:
【朱子語易雖抑隂然有時把隂為主如同人是也然此一隂雖是一卦之主又却柔弱做主不得淵銖問同人卦六二與九五柔剛中正上下相應可謂盡善却有同人于宗吝與先號咷之象者先生曰以其太好兩者時位相應意趣相合只知欵密却无至公大同之心未免係於私故有吝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固是他好處然於好處猶有失以其係於私暱而不能同也大凡悔者自凶而趨吉吝者自吉而趨凶銖】
纂註:
【蔡氏曰宗謂二與五本應故曰宗林氏栗曰異體為配同體為宗二於五為配於初三為宗同體離也 李氏過曰衆陽皆欲同二而二與下體同同于宗也 張氏汝弼曰親其所親則疎者隔矣黨其所黨則遠者疑矣不亦吝乎初與三皆近而情相得又離卦本以一隂麗二陽之間其相與之情決非乾三陽所能間矣特同人之象貴乎大同不貴乎自私也 馮氏當可曰以卦體言之則有大同之義以爻義言之則示阿黨之戒 雙湖先生曰卦統論乾天下同乎離六二之人而六二爻則自論其與人同之道固不可以一槩論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呂音訓:莽陸氏曰莫蕩反王肅冥黨反鄭云叢木也】
集解:
【程子曰三以陽居剛而不得中是剛暴之人也在同人之時志在于同卦唯一有二字一隂諸陽之志皆欲同之三又與之比然二以中正之道與五相應三以剛強居二五之間欲奪而同之然理不直義不勝故不敢顯?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懷惡而内負不直故又畏懼時升高陵以顧望如此至於三歲之久終不敢興此爻深見小人之情狀然不曰凶者既不敢?故未至凶也 朱子曰剛而不中上无正應欲同於二而非其正懼九五之見攻故有此象】
纂註:
【都氏曰六二柔中草莽之象伏戎于莽下據六二之象 劉氏獻曰三居下體之上故謂之陵有憑上之志故謂之升雙湖先生曰戎兵戎離象莽互巽象柔在下也巽又為入有伏象又為高有高陵象此爻變冇艮體亦陵也位三有三歲象 李氏過曰三與五隔三爻故曰三歲李氏舜臣曰天下之理萃則必爭卦以相同為義而三則伏戎四則乘墉五則大師克何也二應五而三爻據之所以爭也嗚呼出而與人同至易至簡之事而乃如此故易中必知險簡中必知阻不知易者殆不可以涉世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呂音訓:墉陸氏曰徐音容鄭作庸晁氏曰案庸古文】
集解:
【程子曰四剛而不中正其志欲同二亦與五為仇者也墉垣所以限隔也四切近於五如隔墉耳乘其墉欲攻之知義不直而不克也苟能自知義之不直而不攻則為吉也若肆其邪欲不能反思義理妄行攻奪則其凶大矣三以剛居剛故終其強而不能反四以剛居柔故有困而能反之義能反則吉矣畏義而能改其吉宜矣 朱子曰剛不中正又无應與亦欲同于六二而為三所隔故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剛居柔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則是能改過而得吉也】
附録:
【朱子語問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如何先生曰只是伏于高陵之草莽中三歲不敢出與九四乘其墉皆為剛盛而高三欲同於二而懼九五之見攻故升高伏戎欲敵之而五陽方剛不可奪故三歲不興而象曰不能行也四欲同于二而為三所隔故乘墉攻之而以居柔遂自反而弗克也程傳謂升高陵有升高顧望之意此說雖巧恐非本義銖問三四皆有爭奪之義何也曰只是爭六二一爻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六二與九五相應三以剛居剛則便迷而不反四以剛居柔便有反側?道理初上則在事外不相干涉所以无爭必大】
纂註:
【張氏根曰不曰悔亡而曰吉聖人貴遷善如此胡氏允曰三之升高陵升四而望五也四之乘其墉乘三而攻二也三惡五之親二故有犯上之心四惡二之比三故有陵下之志 雙湖先生曰三以四為陵其指四也三歲不興有終下卦之象四以三為墉其指三也弗克攻才雖剛而志終弱也聖人與四以吉開其自反之門耳然與四不與三者以其无君之惡尤甚而不可與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呂音訓:號陸戶羔反咷陸氏曰道刀反號咷啼呼也旅卦同】
集解:
【程子曰九五同於二而為三四二陽所隔五自以義直理勝故不勝憤抑至於號咷然邪不勝正雖為所隔終必得合故後笑也大師克相遇五與二正應而二陽非理隔奪必用大師克勝之乃得相遇也云大師云克者見二陽之強也九五君位而爻不取人君同人之義者盖五專以私暱應於二而失其中正之德人君當與天下大同而獨私一人非君道也又先隔則號咷後遇則笑一有正字是私暱之情非大同之體也二之在下尚以同于宗為吝况人君乎五既於君道无取故更不言君道而明二人同心不可間隔之義繫辭云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中誠所同出處語默无不同天下莫能間也同者一也一不可分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石冒水火无所不能入故云其利斷金其理至微故聖人贊之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謂其言意味深長也 朱子曰五剛中正二以柔中正相應於下同心者也而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義理所同物不得而間之故有此象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剛強故必用大師以勝之然後得相遇也】
附録:
【朱子語問大師克相遇本義无說何也先生曰舊說只用大師克勝之方得相遇或云大師之克見二陽之強則非也銖曰二五本自同心而為三四所隔故先號咷先謂理直也大師克而後相遇則後笑矣盖亦義理之同物終不得而問之故相遇也先生頷之銖】
纂註:
【馮氏椅曰與旅上九笑號先後正相反萃初六亦言號笑又曰九五大君也當與天下相孚於大同之世而乃私繫所應是以彊弗友之徒競起而爭之夫以上伐下直舉而措之耳何至動大衆而僅能勝之哉私故也作易者以為失君人大同之道故備言其私昵之狀而以敵國交兵之法言之其訓嚴矣 王氏逢曰以剛居上非所以善同于下而又同乎已之應失同人于野之義九三九四所以悖之 程氏曰六爻盡變為師故三四五爻皆言兵戎 楊氏時曰雖相克遇亦不言吉也雙湖先生曰五爻變下互兌有號咷笑象以全卦之互巽為風離為火皆有聲象全體伏師盡變亦為師對】
【卦亦為師五為一卦之主故多取全體象嘗觀同人一卦二五君臣剛柔中正所宜配合何至有爭奪之事哉使純陽无隂二五且同於利見之不暇惟六二一隂破純乾之體一隂者五陽之所必爭三不中四不正又介乎其間不免為彊暴之男有侵陵貞女之事此所以爭也所以必待大師克而後遇也然邪不勝正二終不可奪五終不可犯亦徒乖大同之氣象為九三九四者可退而自省矣】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集解:
【程子曰郊在外而遠之地求同者必相親相與上九居外而无應終无與同者也始有同則至終或有暌悔處遠而无與故雖无同亦无悔雖欲同之志不遂而其終无所悔也 朱子曰居外无應物莫與同然亦可以无悔故其象占如此郊在野之内未至於曠遠但荒僻无與同耳】
附録:
【朱子語問同人于郊先生曰郊是荒寂无人之所言不能如同人于野曠遠无私荒僻无與同盖居外无應莫與同者亦可以无悔也銖問同人于郊先生曰同人于野是廣大无我之意同人于郊是无可與同之人取義不同自不相悖時舉】
纂註:
【蔡氏曰國外曰郊郊外曰野雖在卦上猶未出乎卦也故止曰郊 單氏曰郊者遠於有事之地卦外之象也 雙湖先生曰愚嘗疑此爻之旨而以諸爻例觀之初二五上皆稱同人獨三四不言同而曰伏戎不興乘墉弗克攻此則无與之同者也二之同宗而吝五之師克而同一不免於吝一不免於用師則於至公自然之道尚有可議者若初之同人于門上之同人于郊郊對門而言卦之首未可見曰无咎則同人之初已无疵之可咎曰无悔則同人之終又无過之可悔此皆同人之善者也今本義以為无可與同以其无應而言耳然上雖无應之可同而爻辭實有同人之義况初九一爻亦无應此例可推姑記其說于此】
大象傳: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呂音訓:辨陸氏曰如字王肅卜免反】
集解:
【程子曰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與火者天在上火性炎上火與天同故為同人之義君子觀同人之象而以類族辨物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也若君子小人之黨善惡是非之理物情之離合事理之異同凡異同者君子能辨明之故處物不失其方也 朱子曰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類族辨物所以審異而致同也】
附録:
【朱子語類族辨物言類其族辨其物且如青?做一類白?做一類恁地類了同?自同異?自異淵問類族辨物如伊川說云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也則是就類族上辨物否曰類族是就人上說辨物是就物上說天下有不可以皆同之理故隨他地頭去分别類族如分姓氏張姓同作一類李姓同作一類辨物如牛類是一類馬類是一類就其異處以致其同此其所以為同伊川之說不可曉易說】
纂註:
【馮氏曰類族是如天之兼覆辨物是如火之燭照 蔡氏曰類猶聚也族謂人之族屬辨别也物謂禽獸草木類族辨取所同者唯人之象 馮氏椅曰族如非此族也不在祀典之族物如是其生也與吾同物之物猶士大夫之族為士大夫農之族為農工商之族為工商皆其物也臝族為臝物羽族為羽物毛族為毛物鱗介之族為鱗介之物類其族者乃辨其物若比而同之是墨氏之學孟子辭而闢之者也】
彖傳: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集解:
【程子曰言成卦之義柔得位謂二以隂居隂得其正位也五中正而二以中正應之得中而應乎乾也五剛健中正而二以柔順中正應之各得其正其德同也故為同人五乾之主故云應乎乾象取天火之象而彖專以二言 朱子曰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二乾謂九五】
同人曰
【呂音訓:晁氏曰王昭素謂此同人曰三字錯說之案虞翻輩諸儒无一人為之說者特王弼失之耳】
集解:
【程子曰此三字羨文 朱子曰衍文】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集解:
【程子曰至誠无私可以蹈險難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德也】
附録:
【朱子語乾行也言須是這般剛健之人方做得這般事若是柔弱者如何會出去外面同人又去涉險淵】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
集解:
【程子曰又以二體言其義冇文明之德而剛健以中正之道相應乃君子之正道也】
纂註:
【蔡氏曰以象言則文明以健以爻言則中正而應 程氏曰所以成卦者在六二故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所以同人利涉者在九五故曰乾健所以利君子貞在二體之相為用故曰文明以健中正而應】
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集解:
【程子曰天下之志萬殊理則一也君子明理故能通天下之志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者通於理而已文明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故能盡大同之道然後能中正合乎乾行也 朱子曰以卦德卦體釋卦辭通天下之志乃為大同不然則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附録:
【朱子語程傳說通天下之志處極好云文明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故能盡大同之道此說甚善董録】
纂註:
【李氏舜臣曰一隂疑可以統衆陽矣而位則居二故止可以為同人之象而不可以為大有之象又曰彖論卦體多以二五為正而一卦之主在五則尤顯言之大有彖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辭如此之盛者一卦之主在五故也若同人柔得位而不尊得中而不大獨惟行乎衆陽之中而不失中正有近於君子之同故出而同乎人而人亦來同乎我此盖指六二而言也而受其應則在九五 馮氏椅曰孔子贊易五陽一隂卦則以一隂為主明卦名義自是孔子之例非經之本旨也至序卦乃云與人同者物必歸焉則經之本旨孔子非不知之 雙湖先生曰離六二在乾天之下故曰天下之志】
小象傳: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集解:
【程子曰出門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廣无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薄親疎之異過咎所由生也既无所偏黨誰其咎之】
附録:
【朱子語如易中所謂又誰咎也自有三箇而其義則有二如不節之嗟與自我致宼言之則謂咎皆由已不可咎諸人如出門同人言之則謂人誰冇咎之者矣以此見得古人立言有用字雖同而其義有異有開】
纂註:
【雷氏曰同人于門亦吝道也故釋之曰出門同人則通而不狹矣楊氏萬里曰門室之始初九同人之始吾與人曷嘗不同隔之者門也吾一出門則天地四方孰不吾同者何咎之有】
同人于宗吝道也
集解:
【程子曰諸卦以中正相應為善而在同人則為可吝故五不取君義盖私比非人君之道相同以私為可吝也】
纂註:
【單氏曰衆陽之所與而獨同于五吝之道也】
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集解:
【程子曰所敵者五既剛且正其可奪乎故畏憚伏藏也至於三歲不興矣終安能行乎 朱子曰言不能行】
纂註:
【蔡氏曰敵謂五安何也安往而不得貧賤之安】
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集解:
【程子曰所以乘其墉而弗克攻之者以其義之弗一作不克也以邪攻正義不勝也其所以得吉者由其義不勝困窮而反於法則也二者衆陽所同欲也獨三四有爭奪之義者二爻居二五之間也初終遠故取義别 朱子曰乘其墉矣則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義之弗克而不攻耳能以義斷困而反於法則故吉也】
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集解:
【程子曰先所以號咷者以中誠理直故不勝其忿切而然也雖其敵剛強致用大師然義直理勝終能克之故言能相克也相克謂能勝見二陽之強也 朱子曰直謂理直】
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集解:
【程子曰居遠莫同故終无所悔然而在同人之道求同之志不得遂雖无悔非善處也】
纂註:
【蔡氏曰未及乎野非盡乎大同之道者也故曰志未得 朱氏曰遠於二未得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