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虽处喧閧,亦无害于为学。有人于此,或日月而至焉,亦有终日而不至者,及其久也,去者常少。若居于家,闻婴孩之啼则有不忍之心,闻奴婢喧戾则犹有不容之意,至于市井纷嚣一不与我事,何伤于存诚养志!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夫入他人之庭,不见其人可止也,艮其背至近于人也,然且不见,以其上下无应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学者必时其动静,则其道乃不蔽昧而明白。今人从学之久,不见进长,正以莫识动静,见他人扰扰,非关己事而所修亦废。由圣学观之,冥冥悠悠,以是终身,谓之光明可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动静不失其时,是时措之宜也,集义也,集义久则自有光明。静则无见,必动乃见。其道光明,以其本之光明,故其发也光明。]
易言“光明”者,多艮之象,着则明之义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位,所安之分也。如“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腓,体之随也,不能禁其趾而徒止其腓,腓所未听,故心不能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一身而动止中列,危至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止于心,故能艮其身,咸之九四“朋从尔思”义近之。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不能施止于心而能止其言,故悔可亡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