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言納甲,本於《參同契》,然京房積算巳言,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甲壬陽入乾,乙癸陰入坤)。震巽之象配庚辛(庚陽入震,辛陰入巽),坎離之象配戊己(戊陽入坎,己陰入離),艮兌之象配丙丁(丙陽入艮,丁陰入兌)。
是則西漢之前巳有之矣,魏伯陽因其說而以月象附會之。
《參同契》曰:三日出爲爽,震 庚受西方。八日兌 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 體就,盛滿甲東方。十六轉就緒,巽 辛見平明。艮 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 乙三十日,東方喪其明。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虞翻注易,亦祖伯陽,益以月之明魄多少,取象於卦畫,而以所見方位為所納之甲。
趙汝楳駁之曰:晝夜有長短。晝短,日沒於申,則月合於申,望於寅;晝長,則日沒於戍,則月合於戍,望於辰。十二月間,三日之月未必晝見庚,十五日之月,未必盡見甲。合朔有先後,則上下絃未必盡在八日、二十三日;望、晦未必盡在十五日、三十日。震巽位於西,兌艮位於南,乾坤位於東,與大傳之卦易位。兌畫陽過陰,艮畫陰過陽,不能均平,與上下弦月體相符。
朱風林(升)亦云:「以乾三畫純陽爲望,以坤三畫純陰爲晦,其明魄消長,當以五夜當一畫。則震當爲初五夜之月,而非生明;兌當爲初十夜之月,而非上弦。望後巽艮亦然。此月之明魄與卦畫不類也。
地之方位,甲庚相對,既以望夕之月爲乾而出甲,則初生之月不見於庚矣。上下弦之昏旦同見於南方之中,亦初無上弦見丁,下弦見丙之異也。况月之行天,一歲十二月,其昏旦出見之地,夜夜推移無定位可指,來月所納之甲,非今月所納之甲矣。
某以爲,坎爲月,則月者八卦中之一也。八卦納甲而專屬之月,可乎?同此八卦,或取象於昏,或取象於旦,亦非自然之法象也。故沈存中不主月象,謂:是天地胎育之理。乾納甲壬,坤納乙癸者,上下包之也。六子包於腹中,其次第震、巽宜納丙、丁,艮、兌宜納庚、辛,今反是者,卦自下生,先初爻,次中爻,末上爻,是以長下而少上也。某又不然,甲乙至壬癸,乃先後之次第,非上下之次第也。震巽庚辛,艮兌丙丁,是亂其先後矣。
不得以爻爲解,以方位言之,乾金、坤土、震木、巽木、坎水、離火、艮土、兌金,在《說卦》可證。今乾納甲壬,坤納乙癸,其爲木耶?水耶?震巽之爲金,坎離之爲土,艮兌之爲火,將安所適從耶?若置之不論,則又無庸於納矣。
卦之納甲,以六十甲子言,故納辰亦謂之甲也。十二支,六陽六陰,陽順傳,陰逆傳。子、寅、辰、午、申、戌爲順;未、巳、卯、丑、亥、酉爲逆。乾起初爻納子,順傳六爻則陽支畢;坤起初爻納未,逆傳六爻則陰支畢。震得乾初(初爻納子),坎得乾二(初爻納寅),艮得乾三(初爻納辰),皆順傳六爻。巽得坤四(初爻納丑,先外卦而後內卦,亦逆也),離得坤三(初爻納卯,逆中之逆),兌得坤二(初爻納巳),皆逆傳六爻。
或謂陽順陰逆者非也,特左右行耳。陰陽雖判,未嘗不交。唯交,故左右行。五行用數,一居北,自左而右;二居南,自右而左。故乾左行,起子至戌;坤右行,起未至酉。六卦則以子、丑、寅、卯、辰、巳爲初爻之序,亦陽左陰右。乾坤爲父母,故各據陰陽之半,六子以類從。巽、離、兌初爻當納未、巳、卯(坤內卦),今納丑、卯、巳(坤外卦)者,坤順承天,妻道也。妻不敢敵夫以率諸女,故初爻則隨其父左行,自二爻以往,始右行以從母。重卦之納甲,內卦觀下三爻,外卦觀上三爻,內外交錯以成之(如乾下坤上,內卦則子、寅、辰,外卦則丑、亥、酉)。
是故納十日者,總以卦;納十二辰者,析於爻。卜筮家舍納甲,則休咎無以辨矣。然觀其所用五行,惟十二辰,而十干無與焉。卦爲體,爻爲用,干爲主,辰爲客。有用而無體,舍主而用客,則是失輕重之倫也。假如生在卦,克在爻,自當去爻而從卦;干則凶,支則吉,豈得昧大而見小?
納甲之說,將古有其名而無其實與?抑傳之者失其真與?不然,乾初爻止當云子,爲水,不必配爲甲子;坤初爻止當云未,爲土,不必配爲乙未。既配以甲子,自當用其五行矣。且姑置納日之用而不用,甲爲五行之全數,卦爲天地之全數,今以四十八爻而納六十甲,所餘之十二甲將焉置之?豈卦不足以包五行耶?
魏伯陽月體納甲圖
沈存中納甲胎育圖
純卦納十二辰圖
納辰成卦圖
季彭山曰:陽卦納陽於陽支,皆順行;陰卦納陰於陰支,皆逆行。乾起甲子則坤當起乙丑,今爲改正。羲按:坤起乙未,自京氏積算巳然,蓋陰生於午,故從未而起。彭山不知而作,往往如此。
近又有改納甲者,戊已干支十二,虛中不用,以離納甲,坎納乙,兌納丙,艮納丁,震納庚,巽納卒,乾納壬,坤納癸,各納其干內所有之支,自下而上,如納甲者。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其所有也,餘倣此。此皆無所證據,輕改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