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明辨》,10卷。卷一辨河图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官;卷三辨《参同契》;卷四辨龙图、易数钩隐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全书辨定之历代重要易图47幅。举凡易图与生成之数,九宫之目、五行之序、先天心法、后天卦位、月体纳甲、象数义理之相关问题,靡不旁证博引,辨析毫芒;摘瑕批谬,洞见幽隐。指出易图虽言之成理,但不出修炼术数两家。主张“先天之图与圣人之易,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易图明辨题辞》)。用图象阐释易理,本传自道家系统的五代时人陈搏,后经宋儒的改造阐扬,逐渐形成了易学的图书学派。后之传其学者“务神其说,遂归其图于伏羲,谓易反由其图而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造成“崇奉河、洛而空谈性理”的倾向。清代辨讼纷起,该书是首辨易图源流的著作之一,其功不可没,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该书以《四库全书》本最早,道光二十四年(1844)有《守山阁丛书本》。另有《皇清经解续编》本(南青书院本)、《丛书集成》本,1991年四川巴蜀书社《易学基本丛书》出有标点本。
【臣】等謹案《讀易舉要》四卷,宋俞琰撰。是書文淵閣書目、焦竑經籍志、朱睦㮮授經圖皆著於録,然外間傳本殊稀,故朱彝尊經義考亦云未見。今惟永樂大典尚散見于各韻之中,...
(元)蕭漢中撰《讀易考原》【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5册•經部19•易类(元)蕭漢中撰《讀易考原》提要【臣】等謹案...
《易数钩隐图》是宋代刘牧撰的一部经学注释,共三卷。《易数钩隐图》的卷数,《中兴书目》作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郡斋读书志》作三卷。今见为三卷本,卷上为“...
(宋)林至撰《易裨傳》【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15册•經部09•易类 (宋)林至撰《易裨傳》提要【臣】等謹案:易禆...
胡一桂,宋末元初人,好讀書,精易學,人稱「雙湖先生」。其父親胡方平在元朝初年為傳承朱熹易學的重要人物,並著有《易學啓蒙通釋》。胡一桂秉承父志,進一步著作《本義附...
周易舉正三卷,舊本題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許人,崇文總目稱其官為蘇州司戶參軍。據自序言御注孝經,刪定月令,則當為開元後人。序稱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真本,比校今世流...
【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15册•經部09•易类御題易傳燈【有序】是書舊署徐總幹撰,而不著名。其子序謂其父嘗師事呂祖...
关于请郭彧先生主讲《易图讲座》的按语 自从孔子“韦编三绝”修纂《周易》之后,二千五百年以降,对《周易》的研究已发展为世界文化史中非常奇特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
(清)王夫之撰《周易稗疏》•附《攷異》【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39册•經部33•易类 (清)王夫之撰《周易稗疏》提...
【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12册•經部06•易类(宋)程大昌撰《易原》提要【臣】等謹案《易原》八卷,宋程大昌撰。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