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筮述》清王宏撰撰。八卷。《四库全书》本。王氏因朱熹曾谓“《易》本卜筮之书”,故作此编,以述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卷一曰《原筮》、曰《筮仪》、曰《蓍数》,《筮仪》本朱子,并参以汴水赵氏;其卷二曰《揲法》;其卷三曰《变占》,尊圣经,黜《易林》,稽之《左传》,与朱子大同小异;其卷四曰《九六》、曰《三极》、曰《中爻》,中爻即互体;其卷五曰《卦德》、曰《卦象》、曰《卦气》,卦气本邵子、朱子,并附《太乙秘要》;其卷六曰《卦辞》;其卷七曰《左传国语占》、曰《余论》;其卷八曰《推验》,采之陆氏,其涉于太异可骇者弗载。其书虽专为筮书而设,而大旨辟焦、京之术,阐文、周之理,立论悉推本于经义。较之方技者流,实区以别。故进而列之《易》类,不以术数论焉。”
王宏(1622—1702),清陕西华阴县人,一作王弘撰。字无异,号山史。明南京兵部右侍郎王之良之子。明诸生,入清,隐居华山下,筑“读易楼”以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荐举博学鸿儒,以老病辞。康熙四十一年(1702)卒于家,时年81岁。山史博学多才,在诗文、书法、金石、古书画收藏和鉴赏及《周易》研究诸方面均有成就,当时学人对其有“博物君子”之称。时与李容、李柏、李因笃齐名。 时人号为“四夫子”。与顾炎武交谊深厚。炎武称说: “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广师篇》)著有《周易筮述》八卷、《正学隅见述》一卷,均传于世。(事迹见《清史稿》卷五百○一,《小腆纪传》卷五十五,《清史列传》卷六十六,《国朝耆献类征》卷四百一十三,《碑传集》卷一百三十九,《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八,《清儒学案小识》卷十二,《文献征存录》卷四,《国朝书画家笔录》卷二,《鹤征录》卷七。)
周易筮述八卷,國朝王宏撰撰。宏撰字無異,號山史,華陰人,康熙己未薦舉博學鴻詞。宏撰以朱子謂易本卜筮之書,故作此編以述其義。其卷一曰原筮,曰筮儀,曰蓍數,筮儀本朱子,並參以汴水趙氏;其卷二曰揲法;其卷三曰變占,尊聖經,黜易林,稽之《左傳》,與朱子大同小異;其卷四曰九六,曰三極,曰中爻,中爻即互體;其卷五曰卦德,曰卦象,曰卦氣,卦氣本邵子、朱子,并附太乙秘要;其卷六曰卦辭;其卷七曰《左傳》、國語占,曰餘論;其卷八曰推驗,采之陸氏,其涉於太異可駭者弗載。其書雖專為筮蓍而設,而大旨闢焦、京之術,闡文、周之理,悉推本於經義,較之方技小數,固區以别焉。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41册•經部35•易类
周易舉正三卷,舊本題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許人,崇文總目稱其官為蘇州司戶參軍。據自序言御注孝經,刪定月令,則當為開元後人。序稱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真本,比校今世流...
《易小帖》是毛奇齡門人所編輯而成者,所以中間會穿插門人所說的註解。此書特色,徵引前人訓詁,糾正其當時易學家論易的過錯,對於王弼易,以及陳摶所傳的象數易攻擊最力,...
【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0册•經部14•易类(宋)胡方平撰《易學啟蒙通釋》提要【臣】等謹案《易學啟蒙通釋》二卷。...
(清)楊名時撰《周易劄記》【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47册•經部41•易类 (清)楊名時撰《周易劄記》提要欽定四庫全...
【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0册•經部14•易类朱元昇字日華,南宋知名易學家。其易學祖述邵雍及劉牧,主要以河圖、洛書...
(汉)扬雄撰《太玄经》介绍《太玄经》,西汉末年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
【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47册•經部41•易类(清)惠士奇撰《惠氏易說》提要【臣】等謹案:《惠氏易說》六卷:國朝惠...
【臣】等謹案《讀易舉要》四卷,宋俞琰撰。是書文淵閣書目、焦竑經籍志、朱睦㮮授經圖皆著於録,然外間傳本殊稀,故朱彝尊經義考亦云未見。今惟永樂大典尚散見于各韻之中,...
【初次点校】:丁不二【再次点校】:暂无【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19册•經部13•易类(宋)税與權撰《易學啟蒙小傳》提要【臣】等謹案《易學啟蒙小傳一卷》,...
《周易啓蒙翼傳外篇》附於《周易啓蒙翼傳》之後,之所以名為「外篇」,是因所論皆屬《周易》之外的易學分枝。《翼傳》主要是順著朱熹《正義》和《啟蒙》二書的義理來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