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以蒙繼屯,只是反對。序卦云: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穉也。人之初生,天理渾融,私意不作,未知所向,故曰蒙。山下出泉,泉之始出,泥沙不混,莫清如之,性善之端也。既出而混,少加澄治,元性自在,猶之學焉,將以反其初也。本性之外,未嘗加益,曰聖與賢,不過存得童蒙處在。故孟子論性善之端,必自孩提之童推之。揚子雲謂天降生民,崆峒顓蒙,未害也。必曰恣于情性,聰明不開,然後訓諸理,則已失聖人論蒙之義也。曰蒙者,亨其發處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教人與受教之事也。初筮告,謂其始進,則宜以善道告之。再三瀆,瀆則不告。再筮三筮,則天性已混,未可遽告,發蒙之道也。五爻四爻三爻當之,利貞。貞,正也。能貞守得童蒙處在,則本然之性見,而無所偏倚矣。彖以上體言,山下有險,遇險而止,未知所向之象也。蒙而亨,善端之發也。性情之發,無有不善者,就其發處推之,無非天理也,故曰以亨行時中也。言就亨處行之,無非時中之道也。此正孟子所謂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莫之能禦也。曰時中者,所謂君子之中庸,君子之時中也。告蒙在二,而五求之,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教人者與受教者之事也,故曰志應。筮,進也。艮體在上,一畫為山,初進而五曰童蒙,山下之泉也。本性渾然,宜告以剛中之道,剛中謂二也。再筮而困,三筮而為不有躬之女,其出已遠,物欲混之矣,故曰再三瀆。瀆則不告,勿娶而吝也。何以不告?蒙處已瀆也,故曰瀆蒙也。聖人之教人,物欲之深者,不遽告也。啓發之機,必遲於憤悱之後,是亦教也。存而養之,蒙處常在,畧無偏倚,作聖之功也。釋卦辭利貞。
【原文】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之泉,水性之至清者,蒙之象也。當泉之始出而酌之,冷然清也,稍遠則必為沙泥所混,德性也。君子育德,必貴所行之果,稍放下則必為物所汨,故果行所以育德也。
【原文】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以六處下,小人之蒙也。小人不畏威,則不能寡罪,故發小人之蒙,當用刑。聖人用刑,一懲而百戒。刑一人,是脱衆人於桎梏,桎梏且不犯,無刑可也。帝王之世,不能不正法,具而不試者,以此道也。雖然,發蒙之道如此,初應在四,四困而不發,初六才不能發,執此道以往亦吝,蓋四以困而吝也。象曰:以正法也。
【原文】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二以陽居中,而五以童蒙求之,告蒙者也。言告蒙之道。包蒙,告人者之量。納婦,受告者之禮。聖人教人,不擇才也。柴愚,參魯,師辟,由喭,皆有以成就之。此天地生物之心也,故曰包蒙,吉。然其至也,非致敬以冇禮,則不受也。必如納婦然,六禮不備,是苟道也。右以䞇見之禮來,聖人未嘗無誨也,故曰納婦,吉。二以臣告君子而克家也。五盡納婦之禮,二有包蒙之量,君臣志應,故曰剛柔接也。伊尹之於成湯,周公之於成王,用此道也。
【原文】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三居互體坤之下,坤為女,三居其下,女子之蒙。女以六居三,其位不中,九居上為已,正應金夫也。三見金夫,不能冇其躬以從之,女子之無知也,故勿用取女。象曰:行不順也。以其不待媒妁之言,是苟合也。男先下女,則順也。
【原文】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二陽,告蒙者也。六四困乎二隂之間,而不能從陽,困而不學者也,故吝。象曰:獨遠實也,陽為實也。
【原文】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山下出泉,六五當之,正童蒙也。然五君位在乾卦,大人居之,大人與天地合德,何取乎童蒙哉?此正孟子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聖人所以為聖者無他,止全得童蒙處在,便是聖人。彖言蒙以養正,聖功也,蓋謂此,故曰童蒙吉。象曰順以巽者,言順言巽,蓋性分上不容加毫末,循性而行,全是天理。子思於是言率性之謂道。
【原文】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上應在三,三,女子之象也。不有躬而來,踰垣穴隙,寇道也。而已應之,則利為寇也。故必擊去之,是禦寇也。象曰:上下順也。只緣三行不順,已擊而去,然後自上求下,則其行順矣。故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暂无(点此查看点校说明)
【再次点校】:暂无(点此查看点校说明)
【负责版主】:待申请(点此查看申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