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注《乾坤鑿度》卷上

| 术数相关| 2024-01-01 22:43:49| 0

鄭玄注《乾坤鑿度》

御製題乾坤鑿度

御製題乾坤鑿度

乾坤兩鑿度,撰不知誰氏,矯稱黃帝,言蒼頡為修飾(叶)。以余觀,作者蓋後於莊子,南華第七篇率已揭其旨,儵忽鑿七竅,竅通渾沌死。乾坤即儵忽,渾沌實太始,乾坤既鑿開,太始斯淪矣。言易祖繫辭,頗覺近乎理,靈圖測 IMG_256 (字彙補作  IMG_257  ,云古文陰陽,字見乾坤鑿度,與此字體稍異),乃或述讖緯(叶),有純亦有疵。稽古堪資耳。黃震著日抄所論正非鄙欽若斯足徵撫卷勵顧諟。

乾隆癸巳孟夏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易緯總目

乾坤鑿度二卷

乾鑿度二卷

稽覽圖二卷

通卦驗二卷

辨終備一卷

是類謀一卷

乾元序制記一卷

坤靈圖一卷

題要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易緯乾坤鑿度

提要

臣等謹按:乾坤鑿度二卷,隋唐誌崇文總目皆未著錄,至宋元祐間始出,紹興續書目有蒼頡注鑿度二卷,後以鄭氏所注乾鑿度有別本單行,故亦稱此本為巛鑿度。程龍謂:隋焚讖緯,無復全書,今行於世,惟乾坤二鑿度者是也。

其書分上下文,各為一篇。上篇論四門四正,取象取物,以至卦爻蓍策之數。下篇謂坤有十性,而推及於蕩配凌配,又雜引《萬形經》、《地形經》、《制靈經》、《蓍成經》、《含靈孕》諸緯文,詞多聱牙不易曉,故晁公武疑為宋人依托,胡應麟亦以為元包洞極之流,而胡一桂則謂漢去古未遠,尚有祖述,有裨易教評隲,紛然真偽莫辨。伏讀

《御製題乾坤鑿度》詩定作者為後於莊子,而舉《應帝王篇》所云儵忽混沌分配乾坤太始,以推求鑿字所以命名之義,援据審核折衷至當。臣等因考《列子》、《白虎通》,《博雅》諸書,皆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為氣形質之始,與鑿度所言相合,獨《莊子》於外篇《天地》略及泰初有無之語,而其他名目,概未之見,則儵忽混沌實即南華氏之變文,作《鑿度》者復本其義而緣飾之耳。仰蒙

聖明,剖示精確,不刊洵永,為是書定論矣。

按:七經緯皆佚於唐,存者獨易,逮宋末而盡失其傳,今《永樂大典》所載《易緯》具存。多宋以後,諸儒所未見,而此書實為其一。謹校定訛缺,釐勘審正,冠諸易緯之首,而恭疏其大旨於簡端。

乾隆四十一年八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 臣陸錫熊 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卷上:蒼頡修為上下二篇

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乾鑿度

庖犧氏先文

公孫軒轅氏演古籀文

蒼頡修為上下二篇

蒼頡,黃帝史官。 其注亦是蒼頡

黃帝曰:太古百皇,闢基文籀1。遽理微萌。始有熊氏2。知生化柢,晤茲天心3。譩念虞,思慷寂4。慮萬源無成5。既然物出,始俾太易者也6。太易始著,太極成,太極成,乾坤行7。

  1. 離厚反,又直祐反。非周宣王時史籀也。

  2. 有熊氏、庖犧氏亦名蒼牙也。

  3. 與天同生,知化之本柢。晤,曉也。天垂萬化之心,令群物不息,柢,本也。 ◊按:「息」字原本作「惠」,從明范欽本改正。「柢」字原本作「托」,范本作「氏」,並誤,今據文改正。

  4. 方查反。

  5. 聖人知化萬源不成,其流慷寂,盡聖與智,設幾教鬥,源流之性大行。 ◊按「與」字原本誤作「無」,「鬥」字原本誤作「門」,今從范本改正。

  6. 太易,天地未分,乾坤不形也。

  7. 太易無也,太極有也。太易從無入有,聖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太易。

 

老神氏曰1:性無生2,生復體3,天性情,地曲巧,未盡大道,各不知其自性。乾坤既行,太極大成。4

  1. 天英氏。

  2. 天地未分之時無生。

  3. 生與性,天道精,還復歸本體,亦是從無入有。

  4. 太極者,物象與天同極。天產聖人, IMG_256 射萬源。立乾坤二體,設用張弛。究天性與情,曉地曲育巧成之道。  IMG_257  音指。

 

黃帝曰:聖人索顛作天,索易1以地,俯仰而象,遠近而物,浩而功,然而立2。太古斷元,聖人法地,極先生而設位,物成而麗諸形,錯煽3以文,改茹4以魚,虞獸以韋,上齒以歬5,法物以6,析以策,運蓍以數,王天下者也7。

  1. 盈鼓反

  2. 古聖人有巢氏求索顛危之意,若天之懸遠。求平易之理,若地之順道。又庖犧氏中聖,始畫八卦,錯文字契,仰觀其乾象,俯察其地理,用器遠近,配物畫卦,立文書,垂訓後晚。浩大之功成。然者容易之,立不失其德位。

  3. 班者雜文。 ◊按:「生」字原本誤作「王」,「煽」字原本誤作「媥」,今並從范本。

  4. 乳血茹塞。

  5. 古前字。

  6. 後字。

  7. 以太古斷元,有巢氏以前,元氣已斷為天。又聖人法物以地,有巢氏之法地物用。 注云:物者魂氣,太極立,萬彙成。物成而麗形。物纔成,麗著形性。已上太古先造,不知何氏之為也。已後聖人者庖犧氏,錯煽以文智,雜綵煽爛,合成籀文,非籀非綈也。云以鳥跡非也。改茹血毛成田漁。獵狩革皮,為官皮服,上齒,古太老先以前,未及甲歷歲紀,人老以齒,為前長老民,法物以後者後也。今萬物作法而成虞獵也,革,皮也。 ◊按:注中先造,范本作元造,人老二句疑有脫誤。

太易變,教民不倦1。太初而後有太始2,太始而後有太素3,有形始於弗4,形,有法始於弗法5。

  1. 聖人觀太易之太變,使萬彙不倦,日用日增,日死日生,大化行也。有形之類,生於無形者也。

  2. 萬彙有形始生。

  3. 萬物素質者也,質素未離混元。

  4. 不也。

  5. 太易氣未分,太初氣始見,太始物有形,太素萬物素質由淳在。

 

極先元,見軏轍1,像2章流,立文以詁3,息孫而後傳授天老氏,而後傳授於混沌氏4,而後授天英氏,而後傳無懷氏5,而後傳授中孫炎帝神農氏,中聖古法淳物,元造不足,益之器用,農穀衣6,高以飾乘,卑以飾足7,而後傳烈山氏,而後授三孫帝釐氏,次授老孫氏8,公孫軒轅氏益之,法神器車符,文左武右,三器備御9。

  1. 法度而道行,大道也。

  2. 伸舒也。

  3. 詁訓。

  4. 遽文化源之文,太易萌始之理,萬物不知性命,人究得其物源,大化變流。息孫,聖人。恐大法不行,遽疾傳授。

  5. 是天雄之生,無懷古聖,德智大行,知物無益,又法天地春生夏長秋死冬藏而濟時者也。 ◊按:注天雄疑當作天英。

  6. 辛勞反。細草,以衣御形也。 按::音騷。

  7. 先文古淳,無飾字,云裝褫,高者,老上之名也,以乘裝行。卑者,下奉之名,以裝足步,右從跣變,以冠履也。

  8. 老孫氏,公孫氏也,軒轅氏也。

  9. 三器者:國器,家器,祀器,而設武戈刃。

 

自上古及下帝孫,大熟1化演,設民弗倦,益物弗限2,盡秘先之,旨闕接引3。聖人顯其機智4,聖人曰5:乾坤對,太易興,設法軏,壞而息6,智之易7。八卦變,策象數,庶物老,天地限,以為則。

  1. 大熟者,熟成道法也。

  2. 增多曰益,限。止。

  3. 大道,大法,大化,秘機謀籌,咸亨帝業,民用不知者也。

  4. 密不萌,形萌也。動不知,來知也。

  5. 凡言聖人,庖犧氏云聖人也。

  6. 大道壞亦息。

  7. 亦字變動者也,聖人法也。 ◊按:上注及此文二亦字疑作易。變動,范本作變易。

  8. 太易行於乾坤,乾坤作用於太易,八卦變萬彙隨卦爻之用,盡天地之老,代限古極也。易理順時變化,不著一方,故曰智之易,變易變神也。

庖氏先文乾鑿1,勑天門以為名2,古有先文,未析真冥3。

  1. 古  字,今變也。 ◊按:注「度」字疑當從度,後同。

  2. 乾者,天門。坤者,人門。於後說備也。

  3. 古有先文,未析開名目,次第之也。

太古文目

太古距庖氏,有上云文不知何述其源也。

先元皇介而後有垂皇策,而後有萬形經1,而後有乾文緯2,而後有乾鑿 3,而後有考靈經,而後有制靈圖4,而後有河圖八文5,而後有希夷名6,而後有含文嘉7,而後有稽命圖8,而後有墳文,而後有八文大籀9,而後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行,帝用垂皇策與乾文緯,乾坤二鑿度,此三文說易者也10。

  1. 古文字無經字。

  2. 緯者古本,經已後不知緯字何也,經之與緯,是縱橫之字。

  3. 古度字,坤鑿度。按「坤鑿度」三字當是正文誤入註中。

  4. 龜書是也,兆象。

  5. 河圖者,河中得天書文圖,詔龍銜出,似非綈非文,而後風后演云天一太一,星斗同衡,卦錄神算,通天下之鉗奧,神謨先兆之名。 ◊按「之鉗奧」三字原本誤作「邊鉗與」,今從范本。「鉗」似應作「鈐」。

  6. 天文,後說。

  7. 亦名瑞文。

  8. 算文。

  9. 按此二字,疑小注混入正文,范本無。

  10. 已上三文,說《易》之源,契通大化,易動天元。變易不定,知生死之說,究天地情性與神冥運氣象。日月不能逃其數,萬彙不能隱其徵。運天地大道者也。

 

元皇分,雖測問IMG_2661,術行大旨也2。乾鑿度,聖人頤,乾道浩大,以天門為名也。乾者天也,川也,先也。川者倚豎天者也3。乾者,乾天也4,又天也5。乾,先也6。乾訓健,壯健不息,日行一度7。

  1. 古陰陽字。古無陰陽字,以乾坤字便為陰陽。

  2. 考靈經;考者,成也。諸靈術行,化本於代。《希夷名》天象之名。三恆,三官內外中,九道三十六圖之理,亦名《渾同書》。天墳文古墳書,先墳而後典。《八文》籀古文體,又先庖都也。

  3. 人,乾也。

  4. 古乾字乾燥亢陽之名。天云太灝,乾燥下潤。今之乾者乾凅,非也。

  5. 聖智畫卦為三,三象川形,川倚立。其天亦為天川,浩蕩者天之用,乾非天之用。 ◊按:「其天」疑當作「其文」。

  6. 聖文先天之名,故乾道天之名,於後古天一前曰天,古歬字天,今一大為天字。 ◊按:古天疑當作古文。

  7. 經三千九百二十五里半,其文是渾同文,生物健健,昊氣如此也。

 

鑿者,開也。聖人開作度者,度,路,又道1。聖人鑿開天路,顯彰化源。大天氏云:一大之物目天2,一塊之物目地,一炁之蔀3名混沌4。一氣分萬5,是上聖鑿破虛無,斷氣為二,緣物成三,天地之道不IMG_2686。

  1. 度,天地之度,其說後文也。

  2. 名目作天,非天者也,物也。 ◊ 按:作字原本誤作非,今從范本。

  3. 蔀也。

  4. 一混一炁一大,俱物,不知何物,以名目為之。聖人言先天也,物先者也。地者下,物後也。

  5. 懜也,萬性之物分覺其形體也。

  6. IMG_269 者,息絕。

 

黃帝曰:觀上古聖,驅駧元化1,劈棤萬業2,徒得為懋,訓究體譯3,元肇頤浚澳作沐懸心,輪薄不息,以啟三光,上飛籥風雨,下IMG_2704渀河沱。得元氣,澄陰陽,正易大行,萬彙生5。上古變文為字,變氣為易,畫卦為象,象成設位6。

  1. 駧,動也,急也,不住也。

  2. 音不息。

  3. 訓,認識也。

  4. 突字。

  5. 聖人輪薄智惠,頤大道理,開三光明,上躍風雨,下突渀河沱之者,江名,若上下不止息也。

  6. 上四事,聖人得源,和緝劈棤,驅駧不有煩擾,四理天下萬彙易,於世為事幾,變易不定,能成萬彙者。

  7. 庖氏畫卦,變文為卦字也。古體與今不同,朴淳散成氣,氣實成物,物成性定,理之然。

卷上:太古文目

太古文目

太古距庖氏,有上云文不知何述其源也。

先元皇介而後有垂皇策,而後有萬形經1,而後有乾文緯2,而後有乾鑿 3,而後有考靈經,而後有制靈圖4,而後有河圖八文5,而後有希夷名6,而後有含文嘉7,而後有稽命圖8,而後有墳文,而後有八文大籀9,而後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行,帝用垂皇策與乾文緯,乾坤二鑿度,此三文說易者也10。

  1. 古文字無經字。

  2. 緯者古本,經已後不知緯字何也,經之與緯,是縱橫之字。

  3. 古度字,坤鑿度。按「坤鑿度」三字當是正文誤入註中。

  4. 龜書是也,兆象。

  5. 河圖者,河中得天書文圖,詔龍銜出,似非綈非文,而後風后演云天一太一,星斗同衡,卦錄神算,通天下之鉗奧,神謨先兆之名。 ◊按「之鉗奧」三字原本誤作「邊鉗與」,今從范本。「鉗」似應作「鈐」。

  6. 天文,後說。

  7. 亦名瑞文。

  8. 算文。

  9. 按此二字,疑小注混入正文,范本無。

  10. 已上三文,說《易》之源,契通大化,易動天元。變易不定,知生死之說,究天地情性與神冥運氣象。日月不能逃其數,萬彙不能隱其徵。運天地大道者也。

 

元皇分,雖測問IMG_2571,術行大旨也2。乾鑿度,聖人頤,乾道浩大,以天門為名也。乾者天也,川也,先也。川者倚豎天者也3。乾者,乾天也4,又天也5。乾,先也6。乾訓健,壯健不息,日行一度7。

  1. 古陰陽字。古無陰陽字,以乾坤字便為陰陽。

  2. 考靈經;考者,成也。諸靈術行,化本於代。《希夷名》天象之名。三恆,三官內外中,九道三十六圖之理,亦名《渾同書》。天墳文古墳書,先墳而後典。《八文》籀古文體,又先庖都也。

  3. 人,乾也。

  4. 古乾字乾燥亢陽之名。天云太灝,乾燥下潤。今之乾者乾凅,非也。

  5. 聖智畫卦為三,三象川形,川倚立。其天亦為天川,浩蕩者天之用,乾非天之用。 ◊按:「其天」疑當作「其文」。

  6. 聖文先天之名,故乾道天之名,於後古天一前曰天,古歬字天,今一大為天字。 ◊按:古天疑當作古文。

  7. 經三千九百二十五里半,其文是渾同文,生物健健,昊氣如此也。

 

鑿者,開也。聖人開作度者,度,路,又道1。聖人鑿開天路,顯彰化源。大天氏云:一大之物目天2,一塊之物目地,一炁之蔀3名混沌4。一氣分萬5,是上聖鑿破虛無,斷氣為二,緣物成三,天地之道不IMG_2596。

  1. 度,天地之度,其說後文也。

  2. 名目作天,非天者也,物也。 ◊ 按:作字原本誤作非,今從范本。

  3. 蔀也。

  4. 一混一炁一大,俱物,不知何物,以名目為之。聖人言先天也,物先者也。地者下,物後也。

  5. 懜也,萬性之物分覺其形體也。

  6. IMG_260 者,息絕。

 

黃帝曰:觀上古聖,驅駧元化1,劈棤萬業2,徒得為懋,訓究體譯3,元肇頤浚澳作沐懸心,輪薄不息,以啟三光,上飛籥風雨,下IMG_2614渀河沱。得元氣,澄陰陽,正易大行,萬彙生5。上古變文為字,變氣為易,畫卦為象,象成設位6。

  1. 駧,動也,急也,不住也。

  2. 音不息。

  3. 訓,認識也。

  4. 突字。

  5. 聖人輪薄智惠,頤大道理,開三光明,上躍風雨,下突渀河沱之者,江名,若上下不止息也。

  6. 上四事,聖人得源,和緝劈棤,驅駧不有煩擾,四理天下萬彙易,於世為事幾,變易不定,能成萬彙者。

  7. 庖氏畫卦,變文為卦字也。古體與今不同,朴淳散成氣,氣實成物,物成性定,理之然。

卷上:古文八卦/大象八

古文八卦

按此標題四字,原本誤脫,今據范本補入。

IMG_256  乾,古文天字,今為乾卦。重,聖人重三而成立,位得上下,人倫王道備矣,亦川字覆萬物。

IMG_257 坤,古IMG_258,地字,軵於乾,古聖人以為坤卦,此文本於坤鑿度錄,後人益之,對乾位也。

IMG_259 巽,古風字,今巽卦。風散萬物,天地氣脉不通,由風行之,逐形入也,風無所不入1。

  1. 按范本入下無也字。

IMG_260 艮,古山字。外陽內陰,聖人以山含元氣,積陽之氣成石,可感天,雨降石潤然,山澤通元氣。

IMG_261 坎,古坎字,水情內剛外柔,性下不上,恒附於氣也。大理在天潢篇。

IMG_262 離,古火字。為離。內弱外剛,外威內暗,性上不下,聖人知炎光不入於地。

IMG_263 震,古雷字。今為震,動雷之聲形,能鼓萬物,息者起之,閉者啟之。

IMG_264 兌,古澤字,今之兌。兌澤萬物,不有拒,上虛下實,理之澤萬物。象斷流曰澤。

昔者庖犧聖人見萬象弗分,卦象位尠,益之以三倍,得內有形而外有物,內為體,外為事,八八推蕩,運造縱橫,求索覓源,尋頤究性,而然後成。

 

大象八

天乾,地坤,日離,月坎,風巽,雷震,山艮,澤兌。

八象備,萬象生,萬象萬形,有形之物為象。

卷上:立乾坤巽艮四門

立乾坤巽艮四門

乾為天門,聖人畫乾為天門,萬靈朝會眾生成,其勢高遠。重三三而九,九為陽德之數,亦為天德,天德兼坤數之成也。成而後有九,《萬形經》曰:天門闢元氣,易始於乾也。

坤為人門*,畫坤為人門,萬物蠢然,俱受蔭育,象以準此。坤能德厚迷遠,含和萬靈,資育人倫,人之法用。萬門起於地利,故曰人門。其德廣厚,迷體無首,故名無疆。數生而六,六者純陰,懷剛殺德,配在天。坤形無德,下從其上,故曰順承者也。

*此合在坤度下文,今對乾文上,先說。

 

巽為風門,亦為地戶。聖人曰:乾坤成氣,風行天地,運動由風氣成也。上陽下陰,順體入也。能入萬物,成萬物,扶天地,生散萬物。風以性者,聖人居天地之間,性秉陰陽之道,風為性體,因風正聖人性焉。《萬形經》曰:二陽一陰,無形道也。風之發洩,由地出處,故曰地戶。戶者牖戶,通天地之元氣,天地不通,萬物不蕃。

按:通字原本誤作道字,今從范本。

艮為鬼冥門,上聖曰:一陽二陰,物之生於冥昧,氣之起於幽蔽。《地形經》曰:山者艮也,地土之餘,積陽成體,石亦通氣,萬靈所止,起於冥門,言鬼其歸也。眾物歸於艮,艮者止也。止宿諸物,大齊而出,出後至於呂申,艮靜如冥暗,不顯其路,故曰鬼門

按:如字范本作而,古字如而相通,今仍從原本。

庖犧氏畫四象,立四隅,以定群物。發生門,而後立四正。四正者:定氣一,日月出沒二,陰陽交爭三,天地德正四。

已上四正,八象中四正於氣也。正天地,不差忒,定三萬六千五百二十五分秒。出沒者昏明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交爭一萬八千一百六十二分秒。德正四象氣滿。

卷上:立坎離震兌四正

立坎離震兌四正

月,坎也,水魄。聖人畫之,二陰一陽,內剛外弱。坎者水,天地脉,周流無息。坎不平月,水滿而圓,水傾而昃,坎之缺也。月者,闕。水道,聖人究得源脉,浰涉淪漣,上下無息。在上曰漢,在下曰脉,潮為澮,隨氣曰濡,陰陽礡礉為雨也。月陰精,水為天地信,順氣而潮,潮者水氣來往,行險而不失其信者也。

按:險字原本誤作陰,今從范本。

日,離,火宮。正中而明,二陽一陰,虛內實外,明天地之目。《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行南,時大IMG_258;行北,時嚴殺。順太陽實元,煖熯萬物,行以鳥離。燭龍四方,萬物嚮明,承惠煦德,實而遲重,聖人則象,月即輕疾,日則凝重*,天地之理然也。

*按:「則」范本亦作「即」。

雷木,震。日月出入門。日出震,月入於震。震為四正德,形鼓萬物不息。聖人畫二陰一陽,不見其體,假自然之氣,順風而行,成勢作烈,盡時而息,天氣不和,震能飜息;萬物不長,震能鼓養。 《萬形經》曰:雷天地之性情也,性情之理自然。萬形經論*。

*按:此四字疑衍文。

澤金水,兌*。日月往來門,月出澤,日入於澤,四正之體。氣正元體,聖人畫之,二陽一陰,重上虛下實,萬物燥澤,可及天地。怒澤能悅萬形,惡澤能美,應天順人。承順天者,不違拒,應人者,澤滋萬業,以帝王法之。故曰澤潤天地之和氣然也。

*按:金水二字原本誤作注文;今從范本。

卷上:聖人索象畫卦

聖人索象畫卦

配身 ,取象 ,裁形 ,取物 ,法天地宜 ,分上下屬。

 

配身

乾為頭首,坤為胃腹,兌口,離目,艮手,震足。

 

取象法用

養身法頤,匹配法咸,造器設益,聚民以萃。

 

裁形變文

古有四文,今象變有三文,後聖演陳成六文,今又八文以滋,醇散不真,朴散成氣者也。

順天文為賁1,設人文夬2,參鳥文離3,象獸文革4。

  1. 象文互雜。

  2. 書簡符圖。

  3. 五色文章。 ◊ 按:此句原本誤作「服牛馬隨」,今從范本。范本離字作「雜」,亦誤。今併改正。

  4. 五色文章。 ◊ 按:此注複出,當有一誤。

 

取物制度

親疏噬嗑1,御難設豫2,服牛馬隨3,物敗以剝4。

  1. 間隔。

  2. 防備預知。

  3. 今畜隨人用。

  4. 物老剝盡。

 

法天地宜

聖人遠取,仰觀天象,以法其形畫卦。又頤地道之宜也,動植也。

鼎象以器1,苑閣法觀2,天市噬嗑3,文昌六局夬4,羽林法師5,法漸地利6,室法家人7,法定主屯8。

  1. 神器傳國。

  2. 壯觀宮庸。

  3. 帛度肆。

  4. 六苑六籍局。

  5. 營壁屯伏。

  6. 地有漸次生萬業。

  7. 室家內理。

  8. 建王立侯。

 

分上下屬

按:聖人索卦畫像條,有「分上下屬」之目,此四字當如上例,別為題。舊本范本與上下文連寫並誤,今據文改正。

聖人畫卦,制度則象,取物配形,合天地之宜。索三女三男六十四象,以上下分之,陽三1,陰四2,法上下分位3。

  1. 三十卦象陽用。 ◊ 按:此句原本誤作三十四屬陽用,今從范本。

  2. 三十四屬陰用。

  3. 已上六象。聖人始定。

 

聖人設卦以用蓍1,生聖人,度以虛實,英草與天齊休。《萬形經》曰:蓍生地於殷2,凋殞一千歲,一百歲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五百歲形漸幹實,七百歲無枝葉也。九百歲色紫如鐵色,一千歲上有紫氣,下有靈龍神龜伏於下。軒轅本經曰:紫蓍之下,五龍十朋伏隱,天生靈,聖人採之,而用四十九。運天地之數,萬源由也3。

  1. 蓍者靈草,蕭蒿之類也,與天地氤氳氣齊生,若不是靈蓍,不應天地大數。藂生,至四十九莖者,是應天法也。

  2. 殷,中土也。

  3. 按:自聖人設卦以下當別為一節。舊本范本俱與上文相屬,誤。

卷上:象成數生

象成數生

易起無,從無入有,有理若形,形及於變而象,象而後數。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衘1又易者2,交易3易定4。蒼牙靈,昌有成,孔演明經5。聖人鑿開虛無,畎流大道,萬彙滋溢,陰陽成數。

  1. 日往月來,古日下有月為易。

  2. 生萬物不難故意,準天地也。

  3. 變易不定,輪轉交易陰陽,是為交易,陰交於陽,陽交於陰,周圓反復,若圜不息,聖人之道,唯易無窮,神智通冥昧。

  4. 不更改,天地名,君臣位,父子上下宜。

  5. 蒼牙,有熊氏庖犧得易源,入萬業作用。邇後昌成,昌成者,滋蔓昌溢孔甚。其引明經緯,大行於後世。以後代人,蒼牙庖氏作易,文王昌成繇辭,孔子演行,未知何據。

 

天數

一1、九2、二十五3,三萬九千七百五十五4。

  1. 一者無也。

  2. 用之為九。

  3. 數成為用,盡二十五。

  4. 太極之數,群物由此大數。

 

地數

二1、六2、三十3,八萬六千四百二十4。

  1. 二者有偶也。

  2. 定性。

  3. 乘上五滿。

  4. 地極之大數,物滿由此。

 

卦數

六。

三千八百四1,又位大二十二萬八千二十四卦數2。

  1. 按「八」字范本作六。

  2. 聖人通變,盡萬物之理、性、吉凶。古無吉字,有損益,以卦生之。

 

爻數

六。

三百八十四通二萬二千八百二十四。

聖人設卦為人,爻為事,卦為物,爻為始終。

 

衍天地合和數

古無「衍」字,只云天地合數,內變萬象。

天地合一二得三,合九六1,合二十五及三十2。

  1. 十三,十二餘一。

  2. 得五十五,天地之數五十五。

 

乾策二百一十六

一策三十六,策滿六千九百一十二。

 

坤策一百四十四

坤不能乾純太陽。

一策二十四。策滿四千六百八。

 

八策

萬一千五百二十。

古人合策同萬物,春生夏長,秋裒冬藏,四時也。各配四方。

 

日力月力

力,其八卦生之氣力。黃帝四分,亦不盡法,起於太古,攝提之前,八逐方九千一百十四月七日,一遲一速二十八日,周餘二十五分。

日:八百,四千,八萬八千九百七十六分1。月:一千五百八十七萬九千八百八十四十小分2。

  1. 秒七千五百六十五。

  2. 五千六十七微,每秒九十三不盡末。

 

八象大盡數

二百二十八萬二千四百1九百八十七分2。

  1. 盡。

  2. 小秒七十九分微。

 

生天數

天本一而立,一為數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數。合而成1性。天三地八2,天七地二3,天五地十4,天九地四5。

  1. 水。

  2. 木。

  3. 火。

  4. 土。

  5. 金。

 

運五行,先水,次木生火,次土及金。木仁,火禮,土信,水智,金義。又《萬名經》曰:水土兼智信,木火兼仁惠,五事天性,訓成人倫。

 

天地合策數五十五

在前說。

所用法,古四十九,六而不用,驅之六虛。

數,本生之數。所用六虛,上下四方各配之一。

 

揲蓍法在《蓍成經》

四營十八策,多少兼云,而成其位。天造聖智,垂訓神謀,及爾子孫,教授不墜者焉。

 

古文略

古天。

IMG_256

古地。

度。

紂。

IMG_258

突。

IMG_259

陰。

IMG_260

陽。

IMG_261

息。

IMG_262

參,去。

輔。

立。

燥。

卷上:釋二十九卦數例

釋二十九卦數例

其間有數無數,假象假物。

屯1十年乃字2。需3三人4。訟5戶三百6、三褫7。師8三錫9。比10三驅11。同人12三歲高陵13。蠱14三日甲15。臨八月16。復17七日18。又19十年20。剝21頤22十年23。坎24簋二25、三歲26。

  1. 六二。

  2. 何不以七年與五年。

  3. 上六。

  4. 三陽。

  5. 九二。

  6. 不言二百一百,象中有數。

  7. 同音。

  8. 九二。

  9. 何不言九錫。

  10. 九五。

  11. 何不言二驅與五驅。

  12. 九三。

  13. 何不二年,五六年,何以三歲。

  14. 繇辭。

  15. 何不二日五日。

  16. 陽盡。

  17. 繇辭。

  18. 何不五日來復。

  19. 上六。

  20. 何不九年。

  21. 九月陽盡。

  22. 六三。

  23. 何不三年。

  24. 六四。

  25. 上六。

  26. 按:此下有脫文。

 

晉1三接2。明夷3三日不食4。睽5二女6一車7。解8三狐9。損10二簋11。三人12。一人13十朋14。益15十朋16。夬17五剛18。萃19一握20。困21三歲22。革23三就24。震25逐七日26。漸27三歲28。豐29三歲30。旅31一矢32。巽33三日34、三品35。既濟36三年。未濟37三年38。

  1. 繇辭。

  2. 以柔進授,何不五接終日。

  3. 繇辭。

  4. 何不言五日、二日不食。

  5. 繇辭。

  6. 長女、少女。

  7. 何不言三車。

  8. 九二。

  9. 何不二狐,何以三狐。

  10. 繇辭。

  11. 何不用三。

  12. 少與多。

  13. 聖人淳一。

  14. 何不以八朋七朋。

  15. 六二。

  16. 數盡,大損益道皆反。

  17. 繇辭。

  18. 五陽。

  19. 初六。

  20. 默言一握,近遠意。

  21. 初六。

  22. 何不二歲、五歲。

  23. 九三。

  24. 二就又何如。

  25. 六二。

  26. 何不八日、三日,何不言五日得。

  27. 九五。

  28. 何不五歲。

  29. 上六。

  30. 何不二歲。

  31. 六五。

  32. 小。

  33. 九五。

  34. 何不言五日。

  35. 何不五品七品。

  36. 九三。

  37. 九四。

  38. 何不一年、二年。 ◊ 按:此節原文訛脫特甚,今悉據范本改正。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