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舉正卷下
唐郭京撰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彖曰:既濟亨小,小者亨也。
註:既濟者,以皆濟為義也。小者不通,不為皆濟,故舉小者以明。既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註:柔得中,則小者亨也。柔不得中,則小者未亨。小者未亨,雖剛得正,則未為既濟也。故既濟之要,在柔得中也。以既濟焉,柔者道極无進,終惟有亂,故曰初吉終亂也。終亂不為自亂,由止故亂,故曰終止則亂也。
謹按:彖亨小下脫小字。既濟之義,只在小者亨。若小者不亨,不為既濟。故夫子先舉爻辭既濟亨小,然後以小者亨也為義結之。若小字空者亨兩字,實不成義也。審而詳之,義則明矣。
註:小者不通,通字誤作遺字。
註:中通字,本釋經文。又通字下不字誤作乃字,上句通既誤作遺字,下句不字理當變為乃字,則與閏月五日不殊,審詳之義可見矣。
彖第三註既濟焉,焉字誤作為字。此註上文云:柔得中則小者亨,柔不得中則小者未亨。雖剛得正,則未既濟。故既濟之要,在柔得中也。以既濟焉柔者,道極无進,終惟有亂義。戒其柔者,道極无進。今誤作為字,則義理殊矣。
上繫第四章。一隂一陽之謂道。
註:道者何?无之稱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體,不可為象,必有之用極,而无之功顯,故至于神无方而易无體,而道可見矣。故窮變以盡神,因神以明道也。隂陽雖殊,无一以待。在隂為无陽,陽以之生;在陽為无隂,隂以之成。故曰一隂一陽也。
謹按:註在隂為无陽,陽字誤作隂字;在陽為无隂,隂字誤作陽字。以上兩節本解。隂陽雖殊,无一以待之。說者言隂之與陽,雖有兩氣,恒用虛無之一以待之。言在陽之時,亦以為虚无此陽也;在隂之時,亦以為虛无此隂也。言道所在皆无也。雖无於隂,隂終由道而生,故言隂以之生也;雖无於陽,陽終由道而成,故言陽以之成也。聞諸師說,在隂為无陽,陽以之生者,是十月純隂用事,至冬至之前,正在純隂用事,是在隂為无陽,冬至一陽生,是陽以之生也。在陽為无隂,隂以之成者,則是四月純陽用事,至夏至之前,正在純陽用事,是在陽為无隂,夏至一隂生,是隂以之成也。一陽下生時,隂氣猶在地上;一隂下生時,陽氣亦在地下。不待一隂氣盡始生陽,一陽氣盡始生隂,是隂陽雖殊,无一以待之之義也。
第九章: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不為乎?
註:夫變化之道,不為而自然。故知變化者,則知神之不為乎?
謹按:經、註不字並誤作所字,詳文義可明誤。
第十二章:是故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謹按:是故字下誤增夫象字。此一節本是第六章,首於此引之者為極天下之賾者,以下為引文成義之勢。有夫象字,驗第六章足見誤矣。
下繫第一章: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註:剛柔相推,况八卦相盪,或否或泰也。繫辭而命之,况六爻之動,動以適時者也。立卦之義,則見於彖、象;適時之功,則存之爻辭。王氏之例詳矣。今本註:剛柔相推,八卦相盪,或否或泰也。繫辭而斷其吉凶,况之六爻,動以適時者也。立卦之義,則見於彖、象;適時之功,則存於爻辭。王氏之例詳矣。
謹按:定本解變動,則具舉經文;論八卦六爻,則義理相當。其今本解變義,則全舉經文;釋動義,則經文不具。其經文具者易會,經文不具者難明。兩註具錄如前,正謬昭然可見矣。
第二章:包犧氏没,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註:制器致農,以益萬物也。
謹按:農字誤作豐字。教農之始,未至收穫,豈遽見豐?足明誤也。
第五章: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動,不威不懲,小懲大戒,此小人之福也。
謹按:動字誤作勸字。凡悔吝所生,生乎動者,則是小人見利而動,其勸勉之義,皆是善道。故季康子問使人敬忠以勸,則勸是勉令向善之義。審其文句,義理甚昭矣。
又,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註:幾者,去无入有,而理未形,不可名尋,不可形覩者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故能朗然玄照,鑒於未形者也。
謹按,而理字顛倒作理而,且而理則易悟,作理而則難明。凡註釋本在曉人,豈強為難會者也,理亦昭然矣。
又: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輔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謹按:輔字誤作與字。輔,輔助之,義甚明矣。與之與大失,况无交而求,此則是與。與字不可重用,况大義又乖,亦斷知矣。
第九章: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
註:懼,近也。位逼於君,故多懼。
謹按:誤將近也字作經,近字上仍脫懼字。三與五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三多凶,五多功。審其上下文,足明經、註殊理,誤亦可知矣。
說卦: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居之,坤以藏之。
謹按:居字誤作君字。夫子於此一節,明八卦長養萬物之功,无君臣父子之義。
又: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註:於此言神者,明八卦運動變化推移,莫有使之然者。神則非物,妙萬物為言者也。
謹按:非字誤作无字,義理非字切,當從其定本。
序卦: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始生必蒙。
謹按:始字誤作物字,雖義不甚乖,貴從正本也。
又蒙者,蒙昧也。
謹按:脫昧字,已於上經剝卦論訖。又比者,親比也。
謹按:脫親字,亦同剝卦之論也。
又故受之以剝。
註:極飾則賢喪。
謹按:賢字誤作實字,然實亦麤通,貴從正本也。
又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謹按此一句今本脫者多,詳其諸卦例可知也。
又物不可以終遯,
註:君子以遠小人,遯而後亨,何可終邪?則小人道勝,君子道消也。
故受之以大壯,
註:陽盛隂消,君子道勝也。
謹按:前註小人道勝字誤作遂陵字,驗後註君子道勝可知矣。遂陵字何所取義也?
又:有過物者必濟。
註:行過乎恭,用過乎儉,可以矯世厲俗,有所濟也。
謹按:用字誤作禮字。此一節本因小過論義,故引小過卦大象辭為義,誤作禮字,理亦可知。
雜卦:屯見而不失其居。
註:雖見難,而盤桓利貞,不失其居也。
謹按:註脫難字。處屯之初,盤桓不進,雖見其難,為其利貞,不失其居。詳文句,可明其義理矣。
又:蒙稚而著。
註:稚者,未知所定,求發其蒙,則得所定也。著,定也。
謹按:經、註稚字並誤作雜字。蒙之為義,當蒙昧幼稚之時,心无所定,非叢雜之義矣。
又履不處也註:王弼云:履卦陽爻,皆以不居其位為美也。
謹按:美字誤作吉字,此是畧例正文。
註:首既引王弼云,則自然合依本文,義在无惑矣。
畧例明象:而或者定馬於乾。
謹按:按文責卦有乾无馬,今本作有馬无乾。其按文責卦只按責乾卦文辭,既云有馬,則乾卦文辭實无馬字;既云无乾,則易无乾卦矣。推而尋之,理甚明矣。
周易舉正卷下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没有了